《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黔之驴》教学设计

玉华中学  初一语文 张宇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驴》是七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文言文所表现的重视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憫然、狎、跳踉等,翻译全文。

(3)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善于年个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我想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哪些惊喜和启示。

2、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所以他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就是“柳柳州”。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韦应物并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3、具体讲解:

(1) 教师范读课文,并强调读准下列字音:

黔(qián)  窥(kuī)  ?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倚(yǐ)

(2) 学生自由朗读。

(3) 读完课文后,请大家分组讨论文章翻译。教师指定每小组的翻译范围。

(4) 教师板书重点词:

船--用船      蔽--隐藏       窥--偷看 

稍--渐渐地   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遁--逃走

且--将要      噬--咬       异能--特殊的本领 

习--习惯      狎--亲近而不庄重    计--盘算       

跳踉--跳跃    蹄--踢  

(5)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说出文言文翻译,教师予以指正。

①第一小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②第二小节: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③第三至四小节: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6)师生问答:

问:请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

答:(学生看书,之后举手)心理活动的有:“虎大骇”“以为且噬已也”“以为神”。

问:嗯,这是心理活动,表示动作的呢?

答:“蔽林间窥之”

问:对,还有吗?谁能补充。

答:“稍出近之”“跳踉大阚”

问:好。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驴的吗?

答:叫声。

问:根据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答:“驴一声长鸣”。

问:答得很好。除此以外,还有吗?谁来补充? 

答:还有动作。如“驴大怒,啼之”。

师:不错,这是它的本领。除了这两点以外,还有吗?(提示)大家别忘了,开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驴的外表的?

生:“庞然大物”

师:对,那这是从哪方面来写的呢?

生:是“形体”。

师:就是说作者从声音、动作、形体三个方面来写驴的。那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以为神”,当作神奇的东西。

师: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

生: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会叫,会踢,所以能吃掉驴。

师:嗯,老虎知道驴的本领只会“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虎能做到“知已知彼…… 

生:“百战不殆”。

师:文中描写老虎吃掉驴的过程所用的句子是?

生:(齐答)“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师:很好。看来我们今后再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对方或这种事物,才能了解它,从而战胜它(他)。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然后请学生来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我们考虑的是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驴之所以最终被老虎吃掉,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真本领,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寓意:

师: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先请学生来回答,教师做最后的小结。

小结:

如果从驴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谦虚;如果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谨慎,这些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证明:起初虎不了解驴的时候,它“蔽林间窥之”,躲在树林子里偷看,当驴一鸣,给老虎吓跑之后,它又回来继续观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我们也可以说文中的老虎具有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的精神。

七、总结、扩展: 

《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虽然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无德无能。作者用寓言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也许他们会有一时的风光,但这个世界要的是真本事!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很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黔之驴(寓言)

                  柳宗元

         驴                      虎

   形 态:庞然大物 ---  以为神     畏驴

    声 音: 鸣   ---  甚 恐      ↓

    动 作: 踢   --- 喜(技止此耳)    食驴

[《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4.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7.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8.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9.《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10.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黔之驴》教学设计

玉华中学  初一语文 张宇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驴》是七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文言文所表现的重视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憫然、狎、跳踉等,翻译全文。

(3)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过程和方法:

(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

(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善于年个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我想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哪些惊喜和启示。

2、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所以他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就是“柳柳州”。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韦应物并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3、具体讲解:

(1) 教师范读课文,并强调读准下列字音:

黔(qián)  窥(kuī)  ?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倚(yǐ)

(2) 学生自由朗读。

(3) 读完课文后,请大家分组讨论文章翻译。教师指定每小组的翻译范围。

(4) 教师板书重点词:

船--用船      蔽--隐藏       窥--偷看 

稍--渐渐地   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遁--逃走

且--将要      噬--咬       异能--特殊的本领 

习--习惯      狎--亲近而不庄重    计--盘算       

跳踉--跳跃    蹄--踢  

(5)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说出文言文翻译,教师予以指正。

①第一小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②第二小节: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文: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③第三至四小节: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6)师生问答:

问:请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

答:(学生看书,之后举手)心理活动的有:“虎大骇”“以为且噬已也”“以为神”。

问:嗯,这是心理活动,表示动作的呢?

答:“蔽林间窥之”

问:对,还有吗?谁能补充。

答:“稍出近之”“跳踉大阚”

问:好。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驴的吗?

答:叫声。

问:根据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答:“驴一声长鸣”。

问:答得很好。除此以外,还有吗?谁来补充? 

答:还有动作。如“驴大怒,啼之”。

师:不错,这是它的本领。除了这两点以外,还有吗?(提示)大家别忘了,开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驴的外表的?

生:“庞然大物”

师:对,那这是从哪方面来写的呢?

生:是“形体”。

师:就是说作者从声音、动作、形体三个方面来写驴的。那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以为神”,当作神奇的东西。

师: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

生: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会叫,会踢,所以能吃掉驴。

师:嗯,老虎知道驴的本领只会“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虎能做到“知已知彼…… 

生:“百战不殆”。

师:文中描写老虎吃掉驴的过程所用的句子是?

生:(齐答)“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师:很好。看来我们今后再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对方或这种事物,才能了解它,从而战胜它(他)。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然后请学生来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我们考虑的是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驴之所以最终被老虎吃掉,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真本领,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寓意:

师: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先请学生来回答,教师做最后的小结。

小结:

如果从驴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而且要谦虚;如果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谨慎,这些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证明:起初虎不了解驴的时候,它“蔽林间窥之”,躲在树林子里偷看,当驴一鸣,给老虎吓跑之后,它又回来继续观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我们也可以说文中的老虎具有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的精神。

七、总结、扩展: 

《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虽然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无德无能。作者用寓言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也许他们会有一时的风光,但这个世界要的是真本事!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很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黔之驴(寓言)

                  柳宗元

         驴                      虎

   形 态:庞然大物 ---  以为神     畏驴

    声 音: 鸣   ---  甚 恐      ↓

    动 作: 踢   --- 喜(技止此耳)    食驴

[《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4.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7.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8.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9.《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10.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