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若秋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
许多人说,他的《变形记》是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令人厌恶的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非人”的“异化”现象 ,以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批判,是对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得出这样偏激的结论,其原因在于深受阶级斗争观点影响而没有仔细去考察格利高尔之所以会“变形”的真正原因--格利高尔的“变形”的隐情。
从格利高尔萨姆沙的“我找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在外面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在办公室里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低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什么深厚的交情,永远也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的面前,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儿全告诉他。……”这些内心独白中,我们不难了解,他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甲虫的根本内因,是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而在内心厌恶自身遭遇,下意识地逃避那艰难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不愿再继续以前的生活和工作;是他觉得艰难的生存处境压得他无处可逃,只有选择一条逃脱现实生活的路--“变形”。与其说是社会让他“变形”,毋宁说说是他自己选择了“变形”。摆脱自己的人形,逃离人的世界,从人变为非人--虫,这在格利高尔而言完全是为了不再继续昨天的噩梦。一叶障目的主人公,就是这样在不尽如人意的世界里,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而选择了最懦弱的方式--逃避,来求得暂时得心理安宁。但是,实际结果怎样呢?格利高尔的“变形”并没有使自己的命运走向幸福,走向光明。反而,加速了他的灭亡,只能无奈的面对痛苦、孤独、无奈、悲惨的结局。他讲述着痛苦,阐释着痛苦,逃避着痛苦,最后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越是生存得痛苦,越是不知道反抗,只想躲避,隐藏自己,因此也越是远离亲情。最后落得被亲人抛弃的下场。变成甲虫以后,他尽管还没有丧失为他人做贡献的思想,却已经丧失了继续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一个丧失了与困难做斗争而没有生活勇气的人,一个只有美好愿望而没有任何生活、工作能力的人,一个只会逃生而形象丑陋的怪物,天长日久令人生厌,难道只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产生的现象?艰难的生存处境,沉重的社会压力难道只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产生的现象?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昆德拉曾说过,每个作家的创作都有一个主题。他认为卡夫卡所有小说的主题就是:人在外部世界的规定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人应该怎么办? 《变形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不管你是生活在哪个国家,生活在哪个时代,一个人自从懂事开始,就会有压力。进入学校,有学习中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压力;工作岗位上,有来自老板、同事、环境的压力。生存竞争的压力,即使是动物也摆脱不了,更何况是人。一个人在不可能改变外部世界的情况下,就只能笑对人生,直面人世,勇于承受压力,振奋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去与生活中的困难搏斗,才能赢得他人的同情、尊重。
作者邮箱: wangjing08092002@yahoo.com.cn
[挖掘变形记的当代内涵--挖掘《变形记》当代内涵(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论文
2.挖掘的近义词
5.爱情伤感内涵说说
6.关于挖掘机的经典语录
7.数据挖掘简历模板
8.当代公关礼仪论文
9.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论文
10.当代医患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