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6-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鹊 踏 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一.作者简介: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南唐列祖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词集名《阳春集》。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 

其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艺术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等。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幽深的情感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以乐景衬哀情),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

二.赏析词作:

1.比较这首词和韦庄的词,说说二人的愁情有何不同。

韦庄词中的愁情是有事迹可以确指的,而冯延巳的愁情则是无端涌起的一种情思,是不可确指的。曹丕《善哉行》有云:“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而无法摆脱的。风格是恍惚幽咽的。

2.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

所来无迹、深沉无方的闲情本已难胜其苦,其后用“抛掷”二字,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而作者又在后面用了个“久”字,足见其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而作者却又在“闲情抛掷久”五个字的前面,先加上了“谁道”二字,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深郁顿挫。

3.赏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杜甫《曲江》诗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久入唇”,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

4.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此相类。 

5.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请结合此段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所用层深之法。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三.名家评价:

1.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家每先言景,后言情,此词先情后景。结末二句寓情于景,弥觉风致夷犹。”

2.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可谓沈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沈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 

 

[鹊踏枝(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2.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3.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4.《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5.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6.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7.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8.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9.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10.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