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名人传》序教案

知识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

2、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能力目标:1、揣摩和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学会根据语境领会句子深刻的含义。

德育目标:1、树立正确的名人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了解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教学难点: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预习提纲

1、了解何谓“序言”。2、反复阅读课文,借助词典排除生字、生词,在疑难语句下面画线,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揣摩、理解。3、借助课外相关资料认真阅读课文,尝试理解《名人传》的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英雄观。(两个思考问题:A.作者为什么写《名人传》?B.在作者看来,衡量英雄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千多年前,在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阮籍来了,看着城基废驰、天风浩荡的古战场,他不由发出一声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英雄,一提到英雄,在你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呢?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人义士,还是现实社会里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亦或是某些声名显赫的球星歌星影星?

有人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遍地名人”的时代。名人就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不断地涌现,“名人效应”的威力也是无与伦比的。歌星的一支歌,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都会受到传媒和公众的关注。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名人呢?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真真正正地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呢?

让我们翻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序》,翻开《名人传》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名人传〉序》,罗曼罗兰]

二、介绍《名人传》相关知识及作者(PPT课件)

1、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小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弱,但他的心灵却有着非凡的敏感,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入迷,莎士比亚的剧本对他跟具有奇异的魔力。

罗曼罗兰初期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历史剧的创作中,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可是他的这一切努力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的却是指责,这使他更痛切地感到被利己主义腐蚀着的资产阶级空气的龌龊。“让我们把窗子打开!让我们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他这样大声疾呼。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作品介绍

《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他们均创作于二十实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作琐屑的介绍,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这三位艺术家的共通之处,着力刻画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的笔墨协作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担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罗曼罗兰的这篇序言与他的〈贝多芬传〉同样著名。他记录了罗曼罗兰的思想历程,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形象:对人类前途坚定的信念,对于人的至善的和求,在探索光明的道路上与困难和苦难战斗的勇气。

 三、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自行研读的基础上,设计探讨性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要担当患难就必须高尚和善良。

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教学提示]本部分解决作者为什么创作〈名人传〉。可以跟学生的预习相结合。

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上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因此,时世需要英雄!

3、由创作意图引出作者的英雄观。

[教学提示]在此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言,提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是怎么样的,以与罗曼罗兰的英雄观进行对比。

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

 “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教学提示]关于作者的英雄观,可以让学生在揣摩语句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并且总结出来。

    [重点语句解析]

1、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罗曼罗兰的英雄观:能承受苦难、战胜苦难、同情弱小者、救助苦难者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

2、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

这句话肯定了英雄身上最本质的东西。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首先应该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这是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

3、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须的品质;而没有伟大的品格的人,只是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总结作者的英雄观]

 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他们的斗争无日无之,看不到头。孤独寂寞,没有伙伴。还有贫穷,缺少财力物力。沉重与愚蠢的劳作。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

[关于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贝多芬最杰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四、课堂小结。

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名人传〉序〉一文的学习。本课不仅使我们了解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英雄”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名人传〉序〉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相对贫弱的年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序〉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的是尴尬。人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学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亟身人类不朽者之列。因此,也许随着本课的引导,去读读〈名人传〉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五、、《〈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重点难点理解引导:

  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 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名人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名人传》序教案

知识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

2、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能力目标:1、揣摩和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学会根据语境领会句子深刻的含义。

德育目标:1、树立正确的名人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了解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教学难点: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预习提纲

1、了解何谓“序言”。2、反复阅读课文,借助词典排除生字、生词,在疑难语句下面画线,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揣摩、理解。3、借助课外相关资料认真阅读课文,尝试理解《名人传》的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英雄观。(两个思考问题:A.作者为什么写《名人传》?B.在作者看来,衡量英雄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千多年前,在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阮籍来了,看着城基废驰、天风浩荡的古战场,他不由发出一声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英雄,一提到英雄,在你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呢?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人义士,还是现实社会里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亦或是某些声名显赫的球星歌星影星?

有人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遍地名人”的时代。名人就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不断地涌现,“名人效应”的威力也是无与伦比的。歌星的一支歌,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都会受到传媒和公众的关注。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名人呢?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真真正正地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呢?

让我们翻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序》,翻开《名人传》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名人传〉序》,罗曼罗兰]

二、介绍《名人传》相关知识及作者(PPT课件)

1、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小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弱,但他的心灵却有着非凡的敏感,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入迷,莎士比亚的剧本对他跟具有奇异的魔力。

罗曼罗兰初期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历史剧的创作中,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可是他的这一切努力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的却是指责,这使他更痛切地感到被利己主义腐蚀着的资产阶级空气的龌龊。“让我们把窗子打开!让我们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他这样大声疾呼。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作品介绍

《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他们均创作于二十实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作琐屑的介绍,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这三位艺术家的共通之处,着力刻画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的笔墨协作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担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罗曼罗兰的这篇序言与他的〈贝多芬传〉同样著名。他记录了罗曼罗兰的思想历程,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形象:对人类前途坚定的信念,对于人的至善的和求,在探索光明的道路上与困难和苦难战斗的勇气。

 三、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自行研读的基础上,设计探讨性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要担当患难就必须高尚和善良。

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教学提示]本部分解决作者为什么创作〈名人传〉。可以跟学生的预习相结合。

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上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因此,时世需要英雄!

3、由创作意图引出作者的英雄观。

[教学提示]在此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言,提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是怎么样的,以与罗曼罗兰的英雄观进行对比。

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

 “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教学提示]关于作者的英雄观,可以让学生在揣摩语句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并且总结出来。

    [重点语句解析]

1、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罗曼罗兰的英雄观:能承受苦难、战胜苦难、同情弱小者、救助苦难者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

2、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

这句话肯定了英雄身上最本质的东西。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首先应该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这是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

3、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须的品质;而没有伟大的品格的人,只是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总结作者的英雄观]

 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他们的斗争无日无之,看不到头。孤独寂寞,没有伙伴。还有贫穷,缺少财力物力。沉重与愚蠢的劳作。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

[关于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贝多芬最杰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四、课堂小结。

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名人传〉序〉一文的学习。本课不仅使我们了解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英雄”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名人传〉序〉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相对贫弱的年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序〉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的是尴尬。人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学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亟身人类不朽者之列。因此,也许随着本课的引导,去读读〈名人传〉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五、、《〈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重点难点理解引导:

  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 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名人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