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2.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
3.分析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4.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教学难点: 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戏剧并不陌生,提到戏剧我们就不能提及世界戏剧史上的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答)对,他就是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莎士比亚一生完成了大量的著述,有叙事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和包括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在内的戏剧37部,这些作品广泛地反映的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戏剧大师一起来学习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板书)
二. 作者简介:
三. 全剧剧情:
四. 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请同学讲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同学讲述,老师评点)
节选部分的情节非常曲折多变的,“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了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等等。而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能否成功,哈姆莱特是否能避免厄运,我们的心开始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分析比剑前和比剑中各人的内心冲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哈姆莱特》这部剧作就充满冲突,从父亲猝死、母亲改嫁、王位的丢失到鬼魂示冤、装疯避祸、叔父利用情人和母亲试探、误杀波洛涅斯、丧父后的情人落水而死、被谴英国半路逃回等一系列冲突使本剧无一刻宁静,使欣赏者也无一刻不胆战心惊,而这种令人心悬的冲突更集中地表现在比剑各人内心的冲突上。
听录音,根据人物语言体会在这短短的一场比剑中,几个主人公内心发生的激烈冲突。(见板书)
在比剑的这一瞬间,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给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冲突。雷欧提斯莽撞、一心复仇、不择手段,但是又有一定的骑士风度,在哈姆莱特的真心道歉后显得有一些犹豫,觉得在对方道歉的情况下自己依然使用毒剑,有失骑士风度,但是他又欲罢不能。``````
二.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
犹豫、延宕是他性格的两大特征。(分析)
敏锐、机智、真诚也是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分析)
同时,在课文中哈姆莱特在思想和行为上还有两点非常引人注意,一是天命思想,二是无所顾忌地同意了与雷欧提斯的比剑。这两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具体分析)
三. 解读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如把奥斯里克比作“水苍蝇”“小鸭子”等比喻的运用使本剧语言非常的生动形象。
动作化。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分析)
性格化。如哈姆莱特的语言、克劳狄斯的语言、奥斯里克的语言。(分析)
四. 小结。
《哈姆莱特》是一部悲壮的悲剧,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给我们展示血
淋淋的残杀、阴谋和死亡的悲剧,使死亡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但此作给人的悲剧并不在死亡而在于哈姆莱特这样美好的人物的毁灭和他原来那种美好理想的破灭,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发那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五. 板书。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雷欧提斯:想一剑刺死哈--犹豫--被哈激怒刺伤哈--后悔-- 道出实情
内
心 哈姆莱特:真心向雷道歉--反激雷想让其赢--发现毒剑怒而 伤 雷--了解
谋力杀奸王--立下遗嘱
冲 克劳狄斯:表面倾向哈,暗中想谋杀--一计不成再施毒计--阴谋 揭穿后的恐慌
突 乔特鲁德:爱子之情--误饮毒酒--死前的忏悔和痛苦
六.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其他三部中的任意一部加以阅读,以加深对悲剧解。
[《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