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马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作者对马的形象的分析,感受巩乃斯的马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体会作者追求的自由的情感;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对“马”的两个场面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

    “马”的精神与“人”的精神的合拍。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作为人类历史张重要的代步、作战工具,马的形象已永远地流传在了文人的诗章之中,同时,更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熟知的有关马的诗歌、成语、熟语或故事告诉给我们。

    明确:诗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

        文章:韩愈《马说》……

        故事: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

        成语:天马行空、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熟语: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风马牛不相及……

    如此多记录马的诗篇足以证明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马已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当代军旅作家周涛的散文作品--《巩乃斯的马》。有人曾赞誉这篇文章:“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周涛笔下的马的世界。

    (二)识作者、知背景

    周涛,1946年生,军旅作家。山西潞城人。1956年入新疆,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一级作家,新疆作协副主席,著有《游牧长城》、《稀世之鸟》等散文集。

    再教育: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七十年代末已有近两千万城镇知青下乡。

    (三)理结构:

    1、散文有“文眼”即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话。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文眼”,写出巩乃斯的马在作者心中的神韵。

    明确:“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作者要写的是巩乃斯的马,为什么开头却写了牛、骆驼、驴等特地隐忍驯服、忍气吞声,形象委琐来烘托马的强悍,阳刚之气。“它们的特征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合对强者的屈服”,而大草原的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是人类的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通过对比突出马的高大形象。

    3、作者写到巩乃斯的马时,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

    明确:雪夜纵马狂奔图、种公马形象图、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图。

    4、本文除了写巩乃斯的马,还写到了哪些“马”?

    明确:“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唐太宗六骏”,大宛汗血马、赤兔马。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等等中国的好马。

    总结:根据以上问题不难看出本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1-3)通过对比,引出所要描写的对象,即巩乃斯的马。

    二、(4-17)描写巩乃斯的马,歌颂了它们自由奔放的进取精神。

    三、(18-20)追述中国历史上的好马。

    (四)、析重点

    1、由上我们可知,作者在文中共分三次描写了巩乃斯的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明确:主要是从静态、动态两方面描写巩乃斯的马,从马的毛发眼神、体态等静态方面描写巩乃斯的马。

    2、静态描写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态度?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马的社会结构的肯定,认为其符合生存竞争规律同时表达了对现实人类社会的担忧。

    3、分析雪夜纵马狂奔图

    ①课文第4、5自然段,交待的奔马前的环境是什么?

    明确:“政治气候”的“黑云”和天空低暗的阴云,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后文纵马狂奔的痛快舒畅埋下伏笔。

    ②雪夜狂奔后,文章连写了四个“笑”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而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

    ③马的“眼睛时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怜悯”什么?“抱怨”什么?“诧异”什么?

    明确:“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

       “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

       “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

    4、分析夏日雨中奔腾图:

    (1)本段(14段)使用了几种修辞手法。

    明确:“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激奋着”是借喻;“涌出”是比拟,将群马拟为激流;“像一队类兵”“像一块小石片”等又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马和牧人的情态。

    (2)作者为什么发愣、发痴、发呆?

    明确:是被马群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让作者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作者通过对群马奔腾的壮阔声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延展练习

    讨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装甲车取代了骑兵出现在现代战争中,汽车、飞机取代了马匹成为快捷的交通工具。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但马作为人类服务了千年的动物,它们身上有些精神我们是不能忘却的,我们可以从马的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

 

[巩乃斯的马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7.高一《道士塔》教案

8.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9.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10.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