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学写作能力的培养
巫山县官阳初级中学 黎扬军
内容提要: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又是农村中学的薄弱一节,培养农村中学的写作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于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课内外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写作与实际观察,写作训练与实践活动,正确指导学生命题、半命题作文,正确指导学生话题题作文,探讨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培养 习惯 兴趣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又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然而我觉得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以阅读、口语交际为前提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农村人口占80%左右,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
一、 农村中学现状分析
外在边远山区的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农村中学学生有独特性,只有了解农村中学生的独特性,才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生现状
农村中学学生地域分部广,离校远,且交通不方便,家庭收入低。农村中学生家庭都比较贫困,有部分学生靠政府资助才能上学。由于学生离校远,所以读书不方便,导致了大龄上学现象普遍存在,辍学后又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中学学生都来自各自所辖地区,所辖地区小学教育直接影响到中学教育。农村中学所辖地区的小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说服50%的小学生没达到教育要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多数学生的父母离家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致使学生自由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多数学校曲解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再其次师资力量的不足,缺边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农村中学生的基础不容乐观。
2、教师现状
农村中学一般处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生活都不方便,气候恶劣。因此,有条件的老师纷纷调走,农村中学的师资补充主要从所辖的小学考调,有很多小学教师认为中学工作条件差,任务重,不愿意到中学工作,报名的老师寥寥无几。农村中学教师的配备,与专业多数不相符,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农村中学的发展。
3、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分析
基于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教育迈着艰难的步覆,农村中学教育也属于义务阶段的教育,但又不仅于此。农村中学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普及率,不管是怎样基础的学生都要把他们收入学校进行教育,学生因为基础差,来自学习的压力,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们总要想方设法留住他们;二是升学率,升学的人数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问题,升学人数多,学校的生源就好,如果升学人数少,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就纷纷转学,升学人数多,学校在社会上,在家长心目中地位就高。因为上面的原因,老师都感到压力重,想方设法给学生补基,弥补学习上的疏漏,培优,争取升学。
二、 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课内外阅读教学紧密联系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的提高才有保证。把阅读和作文的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壤的关系,种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作文只有在充实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成功,种子要茁壮成长内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因素是人工的施肥和除草,外在的因素是气候条件,好比写好作文也有内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因素是课内阅读,外在的因素是课外阅读,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能力。
1、 丰富语言
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词汇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所要说出的话来,所以,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所要写的文章。
首先,积累词汇
大家都知道,盖房子要有砖瓦、石灰、水泥,做衣服要有布匹,作饭要有油、盐、米、柴。写作文呢?当然也要有材料,首先是要有词汇。高楼大厦是用一砖一瓦砌起来的,优美的文章是用词汇组合成的。没有了砖瓦,也就没有了高楼大厦,再说大一点,不积硅步,何以成江海,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说,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积累词汇。词汇丰富了,才会有作文的可能,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词汇。
积累词汇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学生有了兴趣、习惯以后,教师再教给一些积累词汇的方法。
学生结合到具体的阅读环境,理解词汇,积累词汇,丰富词汇。老师要教给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重要的词汇摘出来,重点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用笔记本把这些词汇分类记录下来,或者用卡片将这些词汇记录下来,这样来丰富学生的词汇。此外,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把优美的词汇摘录下来。
如:分类摘录词汇
描写太阳的词汇:旭日、红日、朝阳、朝晖、烈日、斜阳、残阳、落日、投射、斜射、光芒、光辉、光影、光波、耀眼、火热、火辣辣、金灿灿、红彤彤、光芒四射、一轮红日、朝阳如火、辰光暗淡、晨光绚丽、令人目眩、日上三竿、霞光瑰丽、金黄的太阳、白里透红的太阳、充足的阳光......
描写月亮的词汇:月牙、月眉、月光、月色、月影、新月、满月、圆月、明月、皓月、新月如眉、新月如钩、满月如镜、残月如弓、月上柳梢、皓月千里、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月光如银、月明星稀、风清月明、金黄的圆月......
像这样分类摘录词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整理,他会觉得有收集的成功感,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说整理词汇卡片,词汇报等方式。总之,不管采用那种方式,只要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就行。
其次,丰富学生的语言
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写不好作文,研究其原因,也就是学生语言不丰富,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呢?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些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工夫,让学生吸收多种多样的知识,“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事实上,一些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丰富,提笔成文。“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否则,学生头脑干涸,怎写得出文章?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是没得写,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是语文课上,老师要精讲少析,强化诵读,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努力让学生走入文本,丰富自己的语言。
有一次,我听了奉节县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讲座,我印象深刻,他首先很熟练的给我们背诵了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狼和小羊》,他说是这样丰富自己的语言,我们的学生何尚不应该如此呢?
学生要丰富自己的词汇,就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汇,把优美的语言摘录下来,熟读成诵,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摘录的方法可以是分类的,也可以是卡片式的。
如:描写景物的语句,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华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棵硬币大的小凹凼。
茅盾故乡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实密不透风,每当其中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芦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这样逐渐的积累,积少成多,词汇、语言丰富了,学生作文时就有了材料,就象起房子有了砖瓦,这样以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也有了兴趣,也有了方法。
2、理解常用词汇
通过课内外阅读,学生可以理解词语,学生理解了词语,就能运用词语,熟能生巧。在课内外阅读中,老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词语方法,如查字、词典帮助理解;联系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帮助理解。例如: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一句中的“蹒跚”一词,指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一次很关键,父亲连平地走路都是蹒跚而行,可想而知,父亲上下月台就更难了,父亲背影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了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中的“翩然”一次,指燕子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本指怀胎生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提炼主旨
生要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须要主旨,主旨就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怎样才能写出有主旨的文章呢?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自己理解文章。让自己的思想与文章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的思想上升到一个高度。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从正篇文章结构看,是围绕腾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这篇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领会文章主旨,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学生在课内学,课外广泛的涉猎,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了一些文章,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自己的所感、所思用语言表达出来,来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他回有成功的喜悦。比如说,学生在读某部作品时,对里面的世界或人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会赞成或反对某件事情,对某个人物的行为表示赞扬或批评,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学生作文时就会有自己的立意,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 写作训练与实际观察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是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这一训练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2、 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段
根据农村中学生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结合阅读教学观察日出日落,四季变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学生独立写作的训练,也从组织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段开始。可以要求学生细致的观察本班的一个同学的面貌,描述这个同学的肖像,要抓住这个同学的最大特点写,写的逼真,不说姓名,大家都知道写谁。这种训练很有收效,同学们写出了片段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3、 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
老师要利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带领学生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这要在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段的基础上进行。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春暖花开,让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除草;收获季节,组织学生到田间拾麦穗;金秋季节,摘棉花、刨花生、收葵花;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寒暑假,让学生随着父母在田间劳作,常常劳动的艰辛,体会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按观察顺序,完成短文写作,选择其中写的教好的在班级朗读。这样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密切联系,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发,有回味可感。学生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的写作范围,培养学生协作的浓厚兴趣。
4、 观察日常生活写日记
中学生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引导学生,训练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如:春暖花开,我们在和学生们聊天时知道很多学生喜欢养小动物,种树养花,因此,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和学生一同垒炉野炊,在美丽的夏夜,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中秋时节,观灯赏月,在粉妆玉砌的雪天,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这样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一则日记,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 、写作训练与实践活动
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作文写好,除了积累词汇、语言,观察生活外,写作训练还要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还要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提炼生活。
1、 要善于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
老师要让同学在平时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就是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很多同学把自己关在屋里,眼睛只盯在书本上,不积极参加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不主动与同学、老师、父母、亲友以及邻里交往,自然难以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唐朝大诗人李白,他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来,除了他聪明好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游历了名山大川,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壮阔。“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传世名句,如果不是李白亲自体验到其理,其景,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同样,如果不登山涉水,就不会有《徐霞客游记》;如果没有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便不会诞生文学名著《红楼梦》……由此可见,只有广泛的涉猎,亲身经历和感受,拥有丰富的实践,才会写出优秀的作品。
2、 善于在实践活动中提炼生活
写作应该对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进行筛选,也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能看见什么就写什么,听什么写什么,应该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一番研究思考,提炼加工。
朱自清的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纪实散文,是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精品,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去世,奔走某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的送儿子上火车,过铁道,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明明是那么吃力艰难,然儿做完之后,心里还感觉很轻松似的,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不知要比平时可贵多少倍。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情的背影。读了背影,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疼爱,令我们心动。朱自清先生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了感人至深的父爱。
3、 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板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精心设计板书,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线索式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借助板书,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突出写作重点,做到有详有略,中心突出;借助板书,谋篇布局。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时,不仅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板书,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正确指导命题、半命题作文
学生独立写作能力的培养,从写片段、日记、再到写命题、半命题作文,这是写作能力的飞跃,命题作文是在学生理解水平的显著提高。能教正确的把握命题的意义及其中心,和学生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正确指导学生命题、半命题作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命题要深浅适度
一篇文章命题的深浅直接同该内容的深浅紧密相连。因此一篇文题所含内容深浅是教师让学生作文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若内容过深,学生就以驾驭,若内容过浅,学生写作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命题必须做到深浅适度。一是老师命题的时候不要只凭自己的好恶为转移,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命题;二是命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命这样的题目才会适合学生的心愿,他们写起来才会落笔生花。
2、 命题要取材广泛
命题取材广泛才能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便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便于做到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各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这样在写作中,既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重要性,必须学好,又感到只学好语文也不能写好文章,必须同时学好各门功课才行。
3、 命题要方法恰当
恰当的命题,是要把题目出到学生心中,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想其所想,为其所为,是帮助学生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联想命题。
六 正确指导学生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提示性强,限制少,审题难度低,倡导自出表达,形式上鼓励千变万化,激励学生的想象力、联想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作文中指导学生对话题正确审题。
1话题作文题意表露比较直向,题意往往直接昭示出来,极明确,但对话题作文的审题仍不可以掉以轻心,增加提示性语言来增强要求。切不可出现偏题,另起炉灶现象。
如:把握是力量与信心的表现,你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把握。
把握又是一种积积的行为,你把握住了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请以“把握”为话题,自拟一篇作文。
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审题时要紧扣原材料与话题密切相关的语言信息,如“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成功的把握。”却只抓住了原材料中的只言片语,有谈力量和信心,有谈美好人生,灿烂明天的,结果通通被归为四类、五类作文。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给材料话题作文的话题从材料中来,也就一定和材料有关,所以注意材料的暗示因素,隐含角度就很重要。
2、话题作文命题开放,但它必须有度,一定的限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审题时必须慎重细致,注意话题所包含的确切范围,审清命题者所规定的种种要求。
如: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接受过无数次的考试,今天我们正在考场上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今后我们走向生活,步入社会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对人生的挑战和考验,一句话,人生无处不考试,请你以“考试”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篇带材料的话题作文,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分析,告诉了考生,考试的几种含义。但还要注意考试的深层含义,除了学业上的考试外,还有许多的无形的考试,可以写人生道路上意志平质的考验,也可以写成长历程中一次次对道德的考试,也可以想象人生旅途中将会遇到种种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考试等。“人生处处是考场”,只要你用心去思考,平时用心去积累,你会发现诸如此类的考试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便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亲身经历的,媒体介绍的故事人物,以及由此生发的感受和见解,均可下笔成文。
3、话题题作文题目基本定型为几大部分,背景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只要平时多阅读,多训练,一定会审好话题作文的。
总之,农村中学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这就要求你的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习惯,从积累词汇、语言开始,平时多注意观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经验,经常多练笔,写片断,写短文,写曰记,只要你按要求督促学生,即使你的学生出现了山重水疑无路的地步,也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广泛的涉猎,我想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一定会提高的。
参考资料: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9期)李红的《作文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3] <<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46页 李补祖林的《会写作必须会观察》
[论农村中学写作能力的培养(人教版九年级选修)]相关文章:
2.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8.九年级人教版《 雨说》教案
1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