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整体感知

1、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参考]索科洛夫。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收养凡尼亚〈心就轻松了,变软了,找到了家的感觉〉――因车祸外出谋生〈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

2、从上面所写的主人公面对遭遇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

二、局部品味

在表现主人公的遭遇时,作者进行了多处传神的细节描写,如:“我”得知妻女死亡噩耗后的感受、“我”在原来是家的那个大炸弹坑前的感受、“我”到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我”收养凡尼亚的经过、“我”对自己心灵世界的阐述(P40页)……在这些细节描写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个?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

(1)如“我”在原来是家的那个大炸弹坑前的感受:这就是战争的罪恶,战争,让原来很幸福的家庭,变成了废墟,让亲人阴阳分隔,永不能相见。

(2)如“我”到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那一处: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描绘的那种父亲的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不是有句话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吗,这里,作为父亲的“我”,就是“心”死了。“我”因为心死了,所以也麻木了,没有眼泪了。在战争结束的那天,却要去面对儿子的战死,这份老来失去唯一亲人的悲哀,真的让人难以承受。

(3)如“我”收养凡尼亚的经过: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是出于同情和爱,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是凡尼亚让主人公能够坚强的生活下去)。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他们都找到了爱的所在,家的所在,在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和希望。{补充借鉴文学评论家的评论}

三、合作探究

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听故事的“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参考]是种心痛的感觉,小小年纪的孩子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而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凡尼亚挥动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四、总结拓展

1、主旨及写作特色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吗?题目中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解释?

[参考]索科洛夫只是无数受难的普通人中的一个代表,以个性反映了共性。

这篇小说完成的时候,在1956.12.31――1957.1.1,《真理报》曾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许多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

[参考]a、用平实的语言勾起人们的回忆,让人更关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更关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b、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弘扬了爱的主题;c、在平实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在美与丑、爱与恨的交织中展现出了对战争的憎恶。

2、走进作者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做一回电影导演,把文中的“我”在弹坑前的画面,用电影手法表现一下。

[参考](1)天上飘着小雨,很冷。主人公没有穿雨衣,也没有打伞,只是静静地站在齐腰的杂草间,默默地凝视着这个大坑。这时,用黑白片插入以前一家人在一起欢乐的场面。把主人公呆立的形象作为背景。然后,用一滴雨水来模糊这个回忆的镜头,让她们慢慢消逝。然后,主人公如梦初醒式的长叹一声,转身走去。只有两只沉重的脚,踏着泥泞在机械地挪动,鞋子上还沾着落叶。(虚实相间)

(2)夕阳落山时节,风很大,主人公蹲在土坑边,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手还用力地拉扯自己的头发。坑里的一片枯叶被风刮起来了,飘到他的手上,然后又飘到荒草中。他蹲了很长时间,然后慢慢站起来。一个特写镜头,他的脸上写满了痛苦,神情很呆滞。一滴眼泪慢慢从眼眶中溢出,滑过脸颊。他用手背抹一下泪水,转身走了,越走越远。远处,夕阳如血一样。这个人最后走进夕阳中。(用夕阳来做背景。特写镜头运用)

(3)废墟的不远处是街道,人来人往的,很热闹。旁边还有不少人家在盖房子。只有主人公家的地基这儿,是一个深深的大坑,而且长满了杂草。主人公站在杂草从中,静默了一会,然后,他开始拔草,越拔越快,拔了一片之后,他开始扒露出来的瓦砾。似乎是想从废墟中找到什么东西。后来,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又呆呆地望着大坑。眼前出现幻觉,好像听见了孩子嬉闹的声音。他张开双臂,想要去拥抱孩子,却一个踉跄,险些跌倒。

 

[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7.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8.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9.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