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
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合成一篇“时间片论”。
第一层:开篇至“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中心问题: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至“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中心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至最后。中心问题:时间怎么对待我们?
先看第一层,作者试图化抽象于有形,用各种比喻描写“时间”:“如水”,“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的裁判,如神”,“如奴隶”,“钟表里的刻度”,“一只看不见的手”,“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性,但是有形象性、审美性。讨论“时间是什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
再看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劣根性。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失望。作者在此以世人的任性、惰性和自私性衬托“时间”的灵性和神圣性。这第二层是在第一层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
最后看第三层,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层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层写“时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
总之,文章在描绘时间形象、探讨时间本质的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表达了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
问题探究
一、文章为什么不以“时间片论”而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
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正题,以“时间片论”为副题,作者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试探讨其理由,“时间片论”直观而无味,“捉不住的鼬鼠”含蓄而有深意;“时间片论”像论说文标题,“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标题;“时间片论”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时间片论”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独一无二。前人形容时间过得快,常用“白驹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的鼬鼠”是周涛独有的创造。
文中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这是全文对时间的诸多比喻中最为精彩一个,或许作者自我欣赏,以之为题。
二、“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联多为松散,共六十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
三、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样的表现?
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在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含暗非常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与之对称的是“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还有一句之内对称的,“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这样正反对举也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述。
本文哲理表现是诗化的,内核是哲理,外衣却闪着诗性的光辉。文章的着力点不只是殚精竭虑地发掘哲理,还要极尽才思寻找光彩的外衣。如果光有哲理的表述将是哲学论文,只有披上文学的外衣才是诗或散文。
语言品味
本文是周涛的一篇名文,集中体现了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周涛的语言素养和语言风格。
文章体现了周氏散文语言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又有着非常生动的文学性,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就是明显的例子,参考前文所释,兹不赘述。
神奇的形象思维是所有诗人、散文作家所应具备的,而周涛在这方面颇显优长,他把匆匆而过却又不可捉摸的时间描绘得可视可闻可触,确实非奇思妙想不能为之。时间之思,古往今来哲学家、物理学家为之连绵不绝地思考、探索,因为认识时间是认识宇宙、认识人生的一部分。哲学的、物理学的时间表述深奥难懂,而文学的表述却让人感觉亲近。本文在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讨时间的本质时,虽然对哲学家、物理学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但凭借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启发了读者的人生感悟和思考,对社会大众具有参考价值。
从句式来看,变化多样,有对称句、排比句、独词句、设问句,有的三字一句(“它是谁”),有的六十多个字一句(结尾),如此丰富多彩的语句也只有作家笔下才能见到,学者、科学家都难能为之。
从行文来看,段落很多,像诗或散文诗一样排列,给这篇散文增添了诗的韵律和气势。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小猫捉鱼》教案
4.青蛙捉害虫教案
6.《过秦论》的教案
10.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