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资产转制:余姚四中被买后

发布时间:2016-7-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人民日报     2001-03-23     陶峰 

 

    新学期伊始,从浙江余姚市传出一条新闻:已有31年办学历史的余姚四中,被一位私营企业主以1500万元整体买断,学校体制也从原来的国有完全转为民办。 

    国有民办或从建校起便属私立体制的中小学校,全国并不少。但是,身份从“国有”一下子转为“民办”,还从未听闻。教育部门人士称,这不仅在浙江历史上从无先例,在国内教育界也属于“吃螃蟹”的探索之举 

    初中毕业生从7000多猛增至1.4万---招生能力的“瓶颈”逼出一次大胆探索 

    从1999年开始,余姚四中进行了“国有民办”的教育改革试点,目前拥有教职工107人、30个班级、1700多名在校学生。记者在位于余姚市南雷南路的该校见到,占地45亩的校区内,36间教室的教学大楼、图书馆、配备电脑的综合实验楼、标准田径场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校长罗志康不无自豪地介绍说,近年来,余姚四中先后被浙江省、宁波市命名为“先进学校”。在浙江省会考中,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2000年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92.6%。就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软件而言,学校已经达到了省级重点中学标准,今年正着手申报工作。 

    既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与日俱增,为什么还要将这块优质国有资产推向社会招标办学呢? 

    余姚市教委主任沈相国介绍说,“转让”余姚四中,一方面是为了吸引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扩大教育投资渠道,同时也是在教育界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观念所做的大胆尝试。沈相国提供了一份教育部门的测算资料,余姚市初中毕业生人数近几年呈不断上升趋势,今年近7700名,到2003年将达到1.4万名左右。按80%左右的升学率计算,届时将有1.1万余名初中生升入高中。而余姚现有的8所普高即使“开足马力”,也只能招收6600多名。如要满足剩余部分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教育,新建高中势在必行。尽管近年来余姚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1年市财政投入将达1.4亿元,但相对于如此庞大的需求总量,缺口一时难以填补。 

    将已进行两年“国有民办”试点的余姚四中整体转让,盘活有限的教育资产,是余姚市教委被这两难局势“逼”出来的。据介绍,教委将把转让四中所得的1500万元加上既有资金,再办一所综合性普通高中。同时借鉴四中改制经验,逐渐在市属普通高中扩大试点。 

    从硬件更新到观念转换---1500万元能否带来新的办学机制? 

    尽管已经准备申报省级重点高中,但校长罗志康以往最为担心的还是余姚四中的硬件达标问题。这两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资金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仍然拖着后腿,学校至今还没有像样的篮球场、排球场。在四中办公楼里见到记者时,罗志康对这一难题已胸有成竹。 

    根据余姚市教委与四中受让方---余姚话机世界有限公司签订的协议,今后3年内即到2003年12月止,“话机世界”必须按照余姚市教委对四中规划,完成3000万元左右的投资,建成36个高中班级规模,办学条件达到省综合高中标准。罗志康指着教学楼背后一片正在平整的空地介绍说,今年9月,那片空地上将建起集学生公寓、浴室、餐厅、超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楼。 

    罗志康坦言,余姚四中转制以后,硬件设施的更新只是看得到的变化,而更深层的管理机制上的革新正在悄悄地进行之中。比如在用人制度上,过去学校解聘一个勤杂工都要层层请示批准,考虑种种人情关系;分配上虽然打破了大锅饭,但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激励机制,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竞争淘汰机制,少数教师还缺乏职业道德观和责任感。 

    “现在不一样了,从我开始到每一个教师员工,大家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都比以往大大增强。办学水平要接受社会和家长检验,我的管理能力和绩效要接受学校董事会的监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要接受学校管理方的考核。在这种体制下,谁的观念不在变呢?” 

    从人民教师到“打工仔”---老师坦然面对曾是昔日学生的董事长 

    “买”下四中的“话机世界”法人代表赵百祥今年32岁,1988年毕业于余姚四中。现在四中的教师中,不少人对这位当年以几分之差高考落榜的学生仍有印象。昔日门生如今成了自己的“老板”,老师们有何感想? 

    物理老师陈国方、数学老师李周越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表示,教书育人数十年,已经习惯了“人民教师”的称呼。四中一下子转成民办学校时,心里隐隐约约若有所失,过去几十年都是为国家作奉献,如今却变成了为“老板”打工,一时间还真有些不适应,老师中间也有议论。不过,一段时间以后,学校教学秩序平稳、教职工人心稳定,议论也渐渐平息。在校园内遇到赵百祥---当年的学生、如今的董事长,也会像往常一样点头致意、聊天闲扯,并无隔膜生涩之感。 

    一位毕业于宁波大学的年轻老师看法则更为明确:“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趋势,教师队伍中推行竞争上岗是早晚的事。民办学校要这样做,公办学校肯定也会这样做。我们年轻教师只有抓住机会充实自己,树立敬业爱岗的职业观念,才可能不被竞争所淘汰。” 

    记者也注意到,比起年轻教师,一些老教师更关心学校转制后还能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住房、医疗等福利保障。有的教师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感到不踏实:过去不管怎样都由国家管着,现在老板办学,亏了一走了之,或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影响学校健康发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谁来收拾? 

    从办企业到办事业---赵百祥坦陈自己也需要转换角色 

    赵百祥说:“‘买’下余姚四中,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方面,我是四中培养的毕业生,经商前也曾经做过代课老师,对教育事业和母校怀有感情。另一方面,几年来我积累了一些资金,正在寻找新的事业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投资教育风险小,社会需求广泛,比较适合长期投资。我也注意到,国外的民办教育相当兴旺,不少著名的高等学府都是私立学校,所以我相信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走马上任余姚四中董事长之初,赵百祥曾把他对四中的办学设想向罗志康校长和盘托出。他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余姚四中办成浙江省内一流的中学”。 

    罗志康对记者评价说:“他的总体设想中,有许多是从经商经历中借鉴过来,经营管理思路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高薪聘请名师、后勤产业化等。当然,我们也对部分内容作了交流和协商,取得了统一意见。毕竟,办学还不完全是办企业。” 

    赵百祥如今几乎天天泡在学校里。开座谈会,找人谈话,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用他的话来说是“搞调查研究”。在入主学校一个月后,他深有感触地说:“罗校长说得很有道理,办学对我来说是个新课题。我有很多想法,必须考虑成熟以后再去做。”下个月,他将带领学校管理层赴外省市优秀学校观摩取经。 

    每个商人都希望投资有回报。赵百祥说:“因为近期投入很大,我已经作好了近两三年内没有利润的心理准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以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为重,不搞短期行为,今后一定能获得回报。” 

    从规范约束到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谨慎摸索,尚不敢断言探索成功 

    为了确保此次余姚四中资产整体转让的过程公正、公开、透明,余姚市教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四中的固定资产和资金进行了评估(占地由学校另行租赁,不纳入转让范围),并由审计、财政、监察、物价、人事等多家职能部门共同对投标单位进行审核。 

    在余姚四中平稳“易主”后,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办学的督导功能仍在有效地发挥。在市教委和赵百祥签订的协议中,明确“四中的校舍、设备今后只能用于办学,事业计划服从教委宏观调控”。改制后,老师的工资、奖金等由学校发给,人事管理权仍属市教委。教育部门为了把这次尝试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甚至还在协议中明文规定,今后3年中余姚四中对现有教师的聘用率今年应保证在90%以上,2002年8月31日前为85%,2003年为80%。 

    余姚市教委主任沈相国一再对记者说,四中拍卖转制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目前还不能下任何乐观的断言。教委并不想张扬此事,只想先试后说。 

    余姚四中的改制之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已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教育法》第25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一规定在法理上非常清晰,把教育定位于社会公益事业。然而,社会力量办学的实践历程却因对这一条款理解不同,操作行为有很大差异。 

    据了解,有关公办学校是否可以通过拍卖转制改变办学主体等问题,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尚无最新规定。在余姚人“吃螃蟹”后,浙江邻近某省教育部门也发文,允许社会机构和企业团体购买、经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以上)的学校。 

    背景资料 

    国外教育体制类别 

    世界各国教育体制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把教育视为垄断性公共物品,认为教育根本不是一种产业,不能进入市场交易,而是消费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财政举办教育事业,如北欧福利国家。 

    二是把教育视为竞争性公共物品,认为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但不能产业化,由政府财政举办或直接赞助教育事业,公民在交税的同时分担一部分经费,如北美国家。 

    三是认为教育兼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性质,教育的有些部分(义务教育)不可以产业化,其它部分可以按产业运作,与此相适应的是区分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本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背景资料 

    办学可以营利吗?当前,我国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四种不同看法: 

    一是认为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政府办学不能营利,任何组织和个人办学都不能营利。 

    二是认为教育即使是社会公益事业,也可以通过多种市场机制的渠道筹措经费。不许营利就很难生存和发展,允许学校适当营利,营利收益须完全返还到办学,而不能撤走。 

    三是认为教育不完全是社会公益事业,允许学校营利而且使投资者得到回报。在营利部分中只要回报收益率高于同期储蓄利率低于债券收益率,就可以视为不以营利为目的。 

    四是某些教育不是社会公益事业,而是市场行为。办学允许营利,将吸引更为广泛的社会散资投入教育,收益大小由市场机制平衡。在依法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办学平均价格将趋于成本,不可能出现较长期的高收益率,因此不必以是否营利为目的来限制回报率高低。 

 

[探索教育资产转制:余姚四中被买后]相关文章:

1.买年货日记四年级

2.郑人买履读后感

3.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的论文

4.爱的教育读后感四篇

5.四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

6.爱的教育读后感四年级

7.买年货日记四年级推荐

8.关于教育读后感

9.探索的同义词

10.幼儿教育论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