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白描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评价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伊始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词《虞美人》歌曲)
一千多年前。秋风中的西楼。一个帝皇,一个亡国的帝皇。在漫天萧瑟的梧桐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煜的诗词,走入他的悲情世界/
2、简介作者
所谓知人论世,请同学结合这首词给大家介绍李煜其人。
学生讨论,明确: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光。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教师小结:从至尊的帝王到阶下囚,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幻灯: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 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也许都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煜的代表作《浪淘沙》。
拿到一首词,我们从何入手?读!那读词要注意什么呢?语气、速度、节奏、感情。
二、引入新课
朗读《浪淘沙》两首词,体会记叙所体现的情感。
浪 淘 沙 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自读;齐读。
2、根据文本解释划线的词句和加点的词语,逐句理解词意。
3、思考“品读与探讨”3:关于下片首句“莫”字的读音以及其理由。
三、学生讨论交流:(分两组进行)
四、疑难质疑
《浪淘沙令》思考“品读与探讨”3:关于下片首句“莫”字的读音以及其理由。
[讨论明确] 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 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五、词文赏析:
1、白描手法:“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说说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梦境与现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说明:有的同学认为梦欢是主,现实是宾,这种理解与全词的主旨不能较好的契合,故为不妥。
3、倒叙的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4、“莫”与“暮”的选用(品读与探讨第3题)学生自由阐发。
“莫”好:
A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暮”好:
A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现实的凄凉。
B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意释:
唐圭璋先生认为:此句“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明代李攀龙说:“结云‘春去也’,悲悼万状,为之泪不收久许。”(《草堂诗余隽》卷二)
6、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你能用词中的内容来诠释吗。
李后主因有赤子之心,所以情真意切,表达出亡国之苦,真挚动人。且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传达出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如“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
但李后主对故国之思,只限于对淫靡的荒唐生活的回忆,只表达了亡国之悔之痛,全没有对之所以亡国的深刻反省,因而不为阅世深者,全凭一腔真情。
六、齐读(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词《虞美人》歌曲)
七、自读《乌夜啼 》
1、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词《乌夜啼》歌曲,然后齐读。
2、分组讨论,说出这首诗的主题(大意,写了什么)及手法。
讨论明确: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 之情,跃然纸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 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布局别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3、思考“品读与探讨2”,《乌夜啼 》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讨论明确]( 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 之情,跃然纸上。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
八、听录音,进一步感受(朗读、背诵、学唱)
九、作业:幻灯展示李煜词作:
要求:判别其创作时期人、与前两首相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简析】
彻夜不废的宫廷歌舞,很难想象有如此疯狂--日高三丈了,舞兴却还正浓。兽形的炭料燃尽了,再一炉炉依次添加。红绵铺成了地衣,随舞步旋转起皱;舞点飞旋的佳人,已顾不得金钗从发髻滑落。酒无疑香醇上好,偏嫌它品味中下;唯恐污染了口鼻,便不时拈花来嗅。
这里的歌舞已够令人炫目,便殿的盛况更不难想像;且听阵阵箫鼓之音,那歌舞才入高潮!
李煜的这首词写于他即位后的南唐盛期,时值北宋初年,宋太祖尚未决策立即平定江南。
这首词描写的是宫宴图景,表现了宫中的歌舞之美。这种歌舞之美不同于郑、卫之音的淫靡,而是表现了一种舞蹈艺术之美。
“红日已高三丈透”,是歌舞的时间;“金炉次第添香兽”,“香兽”,兽形的香饼;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向金色的香炉中添进兽形的香饼以供燃烧。
“红锦地衣随步皱”,李煜非常善于变秾华为轻雅,在这句中令人仿佛看到舞步轻盈,红裀翻浪。没有对婀娜舞姿的直接描写,但从简单优美的语句中仿佛看到了舞袖飘逸、舞步优雅。
下阕起始:“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写美人随着拍点急舞,不知不觉中金钗下滑;而借花蕊的香气来解酒恶之苦,则是舞姿之外的风情万种。
最后一句则从大殿中的热烈情形中宕开去:“别殿遥闻箫鼓奏”。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中也传出歌舞之声,一派欢乐繁华气息直透而出。
全词的艺术结构非常工巧,对舞姿和舞步的直接审美只体现在“红锦地衣随步皱”和“佳人舞点金钗溜”上,简单的两句间接描述中幻化出无限的宫中歌舞的欢乐,自然而真实,具有较深的意蕴,令人读之遐思无限。
十、教后笔记:
附:背景知识: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据《乐府纪闻》云:“(后主)第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旧臣闻这,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历代讨余》卷一百十三引)该词和[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
[李煜词(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9.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