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了解陶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的浓郁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归 园 田 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 升。
墟:集市。
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
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文本探究
问题(教学重点)
1、诗人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诗人从何而归(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明确:“尘网”、“樊笼” 。
提问:尘网、樊笼在这里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 、“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提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抒情主人公为何归来?
明确:性 本爱丘山(本性
提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归园田居(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