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目中的语文课(高二)

发布时间:2016-3-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语文是百科之母。我心目中的语文课,首先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即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其次要注重语文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感悟,重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味,思想道德,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前段时间去上海学习,听了著名教育家于漪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她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生命的质量,一定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有一颗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对于于老师的观点,我很是赞同,也很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追求我心目中的语文课的脚步。

对于达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我的一些探索: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我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有如下几点: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记得我在教《短歌行》这首诗时,先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持槊歌吟《短歌行》的相关片断,看完视频后,学生都深切感受到曹操一统天下的远大报负和积极昂扬的精神,学习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2、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情景教学就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画,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启发学生“思”和“言”的活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记得我在讲杜甫的《登高》时,以“病中吟”作为背景音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用生动的文学语言描绘了1200年前的一个重阳节,一位贫困潦倒,在外飘泊的老人,面对万里江天,孤独的飞鸟,衰败的枯树时的百感千愁,接着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用心体会杜甫的愁苦,并积极思考其原因,使学生产生“言”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创设丰富的多彩的活动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举办朗诵比赛、作文竞赛、辩论赛等。上个月,我班举行了配乐朗诵比赛,同学们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二、注重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浩如烟海,所以要多积累、多归纳,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想要学好语文,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学习成绩,与语文学习能力有很高的相关性。目前,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我有几点做法:

1、关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

我认为,在课堂上,应督促学生听清楚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问题,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多和同学交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节假日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养成听不同声音的习惯。我班一直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说”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教育专家魏书生一直坚持让学生练口头作文,每天七嘴八舌说上几分钟,这个方法也不错。

2、关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说明读和写的联系十分紧密,要能写,必须多读,让学生多涉猎知识,每个星期可开设一节阅读课,在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读和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写一篇周记,多练笔,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是很有好处。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

长期以来,语文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讲析”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成为灌输知识的大容器,使“教师辛苦,学生受苦”,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在努力探索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将机会留给学生

记得刚做教师的时候,备课非常详细,一板一眼,毫不疏忽,上课如法炮制,学生都成了做笔记的机器,随着教学日渐成熟些,我不断尝试抛开教案的左右,寻找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进行教学。记得我上《鸿门宴》,这是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如果按习惯上法,先疏通文意,再概括段意,分析人物,得出中心,学生听起来没劲,老师讲起来也乏味,我注意到这篇文章语言障碍不多,内容也不难理解,就让学生做好预习,并准备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的资料,上课的时候,先用八分钟的时间强调了需要掌握的文言字词、句式等,然后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生滔滔不绝,甚至最后辩论起“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课后,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将机会留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上课目标要明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上课目标要明确,不能多而杂,就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例如我上《声声慢》,并没有逐句赏析诗词,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把握住了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第二个问题,找出这首词的古典意象,并举出例子说出它们的文化内涵,学生很快找出了“酒、雁、黄花、梧桐、雨”等,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它们的文化内涵,第三个问题,这首词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就很好地把握住了这首词。所以,一节课问题不益太多,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与吸收,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合作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合作讨论的一般都是探究性的问题,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比如《归去来兮辞》一课中,我让学生讨论:陶渊明的隐居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兴趣浓厚,积极讨论,有学生认为应学习他的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有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没入黑暗而不见光明了吗?在课堂上,出现了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现象,让学生在紧张而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这就最大限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教育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轨迹。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远不如外语,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落感,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学好母语,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让学生多读书

我认为,语文课要有书卷气,要有书生气,要有书生琅琅,应该让学生多读,读出感觉,读出韵味,语文课就是要重熏陶,让学生沉浸在这种读的浓郁氛围中,去品味语言,感悟母语的博大精深。课下,多鼓励学生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大名著,现当代散文等,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进去,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讲课要多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上,许多老师都是搬用教学参考书来上课,缺乏情感与智慧的投入,一旦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缺席,学生当然也不会“在场”,学生怎么能获得阅读的快乐,去热爱语文呢?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先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比如讲《陈情表》一课时,我饱含深情给学生唱了“跪羊图”,让学生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李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以及报孝祖母的大义,接下来,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对“孝”的看法,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领悟到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3、多给学生播放《百家讲坛》、《唐之韵》、诗词鉴赏,电视散文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更加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

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把“人”字写端正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是,现在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知识课或语言文字训练课,忽视了德育教育,这样做的结果,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呢?我有以下两点做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闪烁着人伦、道德情操的光华,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在教《边城》的过程中,当学生沉浸在湘西秀丽的风光之中,体会翠翠、祖文、天保兄弟之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时,我顺势利导让学生思考:生活在“都市文明”中的我们,对这种至善至美的人性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博爱情感,让学生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在教《离骚》之前,我用一个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了电影《屈原》,在上课时,让学生理解作者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学习作者不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品格。在教《我与地坛》时,当学生感受到文章所渗透的母亲的辛劳与伟大时,我引导他们要理解父母,要爱自己的父母,在教《纪念刘和珍君》时,当学生为刘和珍的英勇遇难感动时,我引导学生要学习刘和珍的爱国精神,以及那个时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的精神。

2、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开幕式的相关片断,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感受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残奥会之后,我给学生播放残疾人运动员侯斌点燃圣火的视频,让学生知道:人生的路走的怎么样,不在于有腿没腿,关键在于顽强拼搏,给学生看《永不停跳的舞步》,激励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坚强,永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神七”发射后,我给学生看火箭发射及太空第一步,学生对祖国的强大倍感自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教四年多来,我努力追寻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将语文课的无限魅力展现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不断反思,潜心钻研,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母语文化基础,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时代。

 

[追寻心目中的语文课(高二)]相关文章:

1.心目中的老师日记

2.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稿

3.心目中的中秋节随笔

4.我心目中的网络世界

5.我心目中的孔子论文

6.我心中的语文课随笔

7.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演讲稿怎么写

8.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演讲比赛主持词

9.追寻高雅的生活教案

10.追寻先烈的足迹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