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撰写人 胡正宏 交流时间 整合时间 组长签字

校本课题 高效模式教学

标 知识与

能力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过程与

方法 读通文章,理清思路;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重点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难点 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突破

策略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详案 集体交流意见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

a借助多媒体演出沙漠的风沙地貌,你想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沙漠奇观吗?你想探索他们的缘由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

b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a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b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c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d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e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f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三、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a.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奇怪现象,而后加以解释。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b.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c.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你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神奇,壮观的幻景吗?

四、阅读体验(谈收获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五、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②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④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⑤“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①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②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③打比方。④作诠释。⑤不能,因为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⑥承上启下。)

六、小结

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交流从报纸杂志或网上了解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从文中筛选有关信息。

  明确: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中卫县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耳所闻,突出“像打雷一样”的“轰隆隆的巨响”和“好象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隆隆之声”,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指出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而发声。文章叙说情况与释疑解惑内在照应,增强了说服力。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这样使读者不仅懂得沙漠中的怪异现象,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三、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

  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

  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

  明确:

  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四、比较阅读

  推荐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同一个作者,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所写的内容和写法却迥然不同。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班上口头表述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一下。可以谈两篇文章内容和写法迥然不同的原因;可以谈两文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可以谈自己从中悟出的新的想法;可以谈课内和课外结合阅读的好处,等等。

  让学生小组合作,写一份有关“沙漠与人类”的小论文。

  五、小结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说明的真理。

  六、布置作业

课后

作业

教学

备注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八年级物理现象教案

2.现象观察的活动教案

3.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4.现象观察活动教案

5.奇怪的大石头的教案

6.奇怪的大石头课文教案

7.初中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8.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9.《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10.经典美文:沙漠里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