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 学案序号:4
专题复习: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 使用时间:2009年2月 日
主备人:束志刚 张勇 参 与 人: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情感。
2、学习运用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歌鉴赏习题:
一、边塞诗简述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范仲淹)。
二、不同时代的边塞诗特点
盛 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 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 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 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 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 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 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三、边塞诗的情感内容
写出下面每首诗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从军行》 王昌龄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 回乐峰前沙似雪,
孤城遥望玉门关。 受降城处月如霜。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知休息吹芦管,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 (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功立业的豪情,风格悲
而不苦,悲壮豪迈。)
《陇西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
边塞诗情感内容总结:
四、边塞诗鉴赏方法
1、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诗眼是“悔”字。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2、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答: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3、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 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答:“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五、巩固练习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1(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边塞诗歌四首教案
4.王之涣的边塞诗歌
5.边塞诗歌大全
10.影视鉴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