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审美因素浅探(人教版高一必修)

发布时间:2016-9-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归去来兮辞》(以下简称《归》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写的一篇抒情小赋,历来被人称道。本文拟就对《归》文的语言美、情韵美、意境美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语言美

语言的通俗和质朴,这是《归》文的一大审美亮点。读罢全辞,我们很难从中找到艰涩难懂的字词和浓妆艳抹的词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字眼。如文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段,用的全是一些叙述性的语言,既简洁质朴,同时又表意十分准确:一个“恨”字,一个“欣”字和一个“奔”字,凸现了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和见家时狂喜的情态,再现了他厌弃官场的内心实质。通览《归》文,我们不难看到,作者通篇用的是消极修辞,追求的是“有真言,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语言风格,追求的是语言的平易近人和通俗易懂,但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让读者从如诉家常的叙写中,领略到了文中寄予的深情,触摸到了诗人热血沸腾的心地。这正如高尔基所说:“真正的智慧,通常只是用朴实的方式反映出来的。”

除此而外,《归》文还在继承楚辞以六字句为主,间或杂以四言、七言的体裁特点的基础上,不时在文中辅以排比和对偶等句式,使全辞整中见散,摇曳多姿,极富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二、情韵美

我们知道,在当时“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感时不遇赋》)的白色恐怖笼罩下,作为自幼就有“大济苍生”之志的诗人,他不但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还必须降志辱身地和一些官场人士周旋。这一切使他有了冲破“尘网”的斗志,有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向往,有了创作《归》文的情感基调。但透过全辞的语言文字,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诗人欢悦于“亲戚之情话”的自得其乐,欣慰于“植杖耘耔”的农耕甘苦,陶醉于“临清流而赋诗”的悠然自得等特写镜头。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呈露自己灌注于《归》文中的情感,而是借一幅幅画面,隐去了他倾心田园、厌弃官场的情怀,让人们从直观欣赏中,透过明白晓畅的文字,领会含蓄传达的深情。这正是诗人抒情的高超之处,也是《归》文的又一审美亮点。

三、意境美

所谓意境,即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丰富的情思、深广的人生意味想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通读全辞,掩卷思之,脑海中就能展现出诗人归园后的一幅幅生活画面:先是归途中荡舟的急切和见家时的狂喜;然后是室中自斟自酌的随意和园中仰观俯察、远眺近睹的自由;最后是与亲戚畅谈时的愉悦、躬耕西畴的悠然和登皋舒啸的畅快。它们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没有为情布景的迎合,有的只是山村固有的那份宁静,田园固有的那份平淡与自然。正是这些不加点染的景物组接和平淡自然的生活场景,让人们嗅到了田园特有的乡土气息,让人们领略到了诗人向往田园、厌弃官场的志向。这或许就是《归》文的审美亮点之三吧。

总之,《归》文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清新自然的生活画面,传达了诗人含蓄蕴藉的深情。

 

[《归去来兮辞》审美因素浅探(人教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6.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7.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8.高一英语必修1课件ppt

9.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10.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