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预习并掌握“攒、拗、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揣摩本文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着重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

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1、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老师。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草园的描写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学的一面这篇课文中写的是“我”与谁的一面吗?鲁迅先生给你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如何对待我们青年的呢?他曾因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回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三﹑整体感知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快速阅读课文。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是哪段,哪一段是过渡段,请同学们探讨。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3.合上书回想课文内容:你最先回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你喜欢哪个地方?

四﹑研讨赏析

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1﹑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它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乐趣?

明确:(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1)标出作者所写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2)作者都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地描绘出来的?

(3)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菜畦、黄蜂、叫天子,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长吟、油岭、蟋蟀,斑蝥,何首乌,覆盆子。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百草园的确是儿童的乐园。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5)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6)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这是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5、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作者却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生动有趣

 五﹑课堂小结

正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所以当作者充满感情地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我”渐渐长大了,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正确评价老师。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味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之处。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在百草园里有趣的生活经历。当鲁迅一

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开始上学去了。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他在这里怎样生活,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吗?

二﹑自然过渡 

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三、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

(4)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 为完成上述四题,八人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1)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2)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鲁迅对他进行了A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4)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四、拓展延伸 

  1、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烦恼吗?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来给你化解化解。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音:长吟﹑低唱﹑弹琴

百草园   美丽--状:光滑﹑高大……       描写精确

生活             味:又酸又甜             景色迷人

(趣味           由何首乌联想到成仙

从   无穷)  神秘--由赤练蛇联想到美女蛇     联想丰富

百                   又捕鸟联想到闰土的父亲   色彩神秘

草                   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园           鲜活--(详写):扫﹑露﹑支﹑撒   动词精当

到                    系﹑牵﹑看﹑拉﹑罩(生   生动形象

三                    动逼真)

味  三味书   入学礼节--令人生畏

书  屋生活   教书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  

屋  (枯燥               态度严厉﹑不乏和蔼    记忆犹新

     无味但  教学内容--似懂非懂,感到枯燥    历历在目

     也有快  同窗学友--敬慕先生,好奇多问,      

     乐)                寻机取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

3.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内容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7.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8.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9.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10.《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