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唐代诗坛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
他们较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福贵,非常自负。尽管他们入仕后的境遇与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反差甚大,但仍不失雄杰之气。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一种清刚劲健之美。
1. 王翰是其中中进士较早的一位。他具有放荡不羁的性格,同时他追求赤裸裸的功名和利益,怀有及时福贵行乐的思想。他的代表作《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
【译诗】
酒,酒,葡萄酒!
杯,杯,夜光杯!
杯满酒香让人饮个醉!
饮呀,饮个醉--
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
要催你尽催,想醉我且醉!
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
醉睡沙场,谁解个中味?
古来征夫战士几个活着回?
这真是大家译笔!自由奔放,而又传神严谨;有时一句对一句地译,有时却又将一句点化为多句;但不管使用何法,总以“达意”而兼“传神”为其宗旨;而且,译诗同原诗的古典语言的韵味也是保持得较好的。
2. 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他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气,但却不乏深沉,观察问题敏锐,带有历史的厚重感。他的代表作《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王昌龄除了早年的边塞诗,后来创作的送别诗和女性生活的诗也很出色,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
3. 崔颢,由于早年好赌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才俊,无士行”
他的诗歌在晚年忽变常体,其标志是《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4. 李颀,中举后官至小小县尉,击碎了他的美梦,去官归隐,写下了很多有名的边塞诗,如《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译文: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富贵者用西域葡萄享乐。
[唐代诗歌发展史之三:盛唐诗人群体(2)(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
3.
5.诗人谈诗教案
7.
8.
10.现代诗歌:诗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