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的工具,可以说,没有语言就不能形成正常教学。教师语言的艺术与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用语的技巧。例如,讲授语的艺术技巧、提问语的艺术与技巧、导人语的艺术与技巧、表扬语的艺术与技巧、批评语的艺术与技巧,等等。教师语言艺术与技巧是必须丰富多彩的,下面仅就“生动语言”的艺术、“幽默语言”的艺术、“应变语言”的艺术、“情感语言”的艺术的个人粗浅认识作简要介绍:
一、“生动语言”的艺术。
“语言就是力量”(雨果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则是从生动性上体现的。而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有趣化。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必须将语言的意、形、音三者联合运用,把语言的潜力挖出来,使语言“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有光彩”(老舍),做到“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鲁迅语)。
所谓“意美”,指语言能精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传授知识必须准确无误。例如,介绍有关材料,必须真实;引述与教学有关的名人语录、格言、警语等,必须准确无误,严肃认真,连标点符号页不能错。正音释词,也必须丝毫不差,稍有出入,就会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语文教学的用语,就应该推敲琢磨、斟字酌句,咬文嚼字。
“意美”,还要诚实,科学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诚实的教学语言是美的语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可掩饰己短,蒙骗学生,而应该襟怀坦诚、实事求是。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难题,教师能答就答,不能回答的课后查资料再答。“诚于中而言于外”,诚实是美的核心,它是教师正直、朴实的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言行一致、严谨治学的镜子。
所谓“形美”,指运用语言把事物的形状和事件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讲究语言的色彩、明暗,感触的软硬、粗细,声调的响亮、沉郁等,使人听后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扪其形。
为要“形美”,教师必须讲究语言表达的修辞,选用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夸张、顶真、对偶、摹状等修辞格,运用多种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被动句、主动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等,注重长短句的配合,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所谓“音美”,指语言应具有节奏美。说话快了,像打“机关枪”一样,学生接收不了输送的信息,听课吃力,思维赶不上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说话慢了,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学生感到厌倦疲乏。声音高了,对学生刺激太强,学生会从兴奋很快转入抑制状态;声音低了,有气无力,则学生的兴趣情绪调动不起来。教学语言,必须注意节奏,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句等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使语言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
教学语言的音美必须去掉语言杂质,如“这个、那个、那么、反正、呃、哎、啊”之类的口头禅。讲究重音和停顿,运用汉语的平仄音律,金声玉振,铿锵悦耳,给学生美的享受。
意美、形美、音美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无论如何应该做到。
二、“幽默语言”的艺术
幽默,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教学幽默语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教学中的幽默语具有多种功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误会,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能引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因此,许多优秀教师都带有这种幽默的话语风格。
幽默语的艺术包括:教师设计的情节幽默,讲笑话、趣事,机敏的妙语、警句,生动有趣的描述或评论,超想象夸张,旧语换新义,巧妙换言,以及教师的动作幽默、表值幽默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一位英语教师到一个新班级上课时的开场白:
“Hello!I’mgladtoseeyou.”新老师放下书本,双手漂亮地一摊,做了一个外国电影中外上常有的动作,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你们看过《刘三姐》吗?那么请猜个字谜:‘旁人看戏我挨打。’”
“锣。”同学们抢着回答。
“好。猜对了。不过本人姓‘罗’而非“锣’。[板书‘罗’‘锣’二字」老同志叫我小罗。伙伴叫我老罗,你们就叫我的洋名儿‘密斯特罗’好了;名‘学舟’,‘学海无涯苦作舟’哇,让我们捧起手来。泛舟知识之海吧。”
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老师又用英、汉两种语言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外国游人到商店买钢笔,向售货员说“Pen”,售货员不敢怠慢,马上拿了一个盆给他。这位游人说“no”,售货员不解地问:“你看好了,新盆怎么会漏呢?”同学们无不捧腹大笑。“密斯特罗”趁机说:“一个人,除国语外,再能掌握其他语言,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现在,我们正如在一条船上,将要启航到英语世界漫游。希望诸位能配合好我这个‘艄公’,咱们同舟共济!”用右手有力地的一挥,结束了开场白。
2.一位特级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围绕中心选材,有这样一段妙语:“作文选材时千万别‘两个黄鹂鸣翠柳’(意即各唱各的调);围绕中心时更忌‘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即离题万里);选材应当古今中外、五湖四海,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一位教师指出某些学生对作文的厌烦心理时说:“有的同学拿起笔来就‘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其实作文不必紧张,作文并不难。”一位教师讲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可更改。他举“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例,说:“谁见过有‘失败是成功之爹’的成语?”
4.一位教师讲《黔之驴》中的“舘舘然,莫相知”一句中的“舘”字较难写,他便边划边讲:“瞧,这个字真好写,来狗了,要小心。”学生一下子便记牢了。又如,有的学生老爱将“死”字读成Shǐ,教师便说:“人死了,舌头还卷得起来吗?”学生捧腹大笑,从此这个字的读音再没错过。
优秀教师运用幽默语艺术,始终是高雅的、优美的。幽默绝不是轻薄的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问题教师不便作答或不能作答,那么可用转移话题的办法摆脱困境。一次教师在分析《画蛋》一文时,指导学生观察国画,有位同学提问:“达芬奇和他的老师为什么都留着长头发,而我们却不能留?”老师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跟他们就不一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学习他们专心学习的精神。”老师巧妙地把话题作了转移。可是,那个学生不久又问:“老师,您有达芬奇的本事吗?”回答“有”吧,又不符合实际;回答“没有”吧,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本事,对老师感到失望。只听这个老师说:“达芬奇本事真大。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就因为他学习刻苦,谁想要有本事,谁就得刻苦学习。”一句话,又把话题转移到课文的主题上来,摆脱了困境。
三、“应变语言”的艺术
优秀教师个人惊叹的应变语艺术,是他们高超的教育技能和老练娴熟的教学经验以及灵敏的言语对策的统一。应变语的艺术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应变答对的艺术;课堂突然出现了喧哗现象,教师如何处理和应答的艺术;突然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教师如何摆脱困境的言语应对艺术,以及教师发觉苗头不对,立即用言语防止发生不快事件的应对技巧。
1.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语。一位教师对学生讲,要建立无产阶级感情,要学会爱人。不料,这时有一个顽皮学生站起来向她提出一个难堪的问题:“老师,你有爱人吗?”这位教师是大龄未婚女青年,还没有对象呢,这个问题无疑刺到了老师的痛处。但是,这位老师回答得很巧妙:“这位同学问我有爱人吗,谢谢你的关心。我首先有你们这些学生,你们就是我所爱的人。其次,我将来会有一位家庭爱人,他会成为你们所喜欢的好叔叔。不过,我今天上课时说的‘要学会爱人’,是讲的这个意思吗?”
2.有意转移式应变语。课堂上,有时学生提的
3.顺水推舟式应变语。一次上课,韦老师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性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板书。呀,毛茸茸地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教室里咯咯咯地笑开了。原来,粉笔盒里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韦老师沉静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描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在大家手中传开了。大家不住地赞叹老舍的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从内心佩服老师处理问题的艺术。课后,韦老师对搞“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很有心计。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几个同学听后很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
4.张冠李戴式应变语。有一次,生物学家格瓦列夫在讲课,突然,一个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里顿时一片哄笑。这时,格瓦列夫镇定自若地看了看自己的挂表,不紧不慢地说:“看来我这只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了。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同学们一边笑,一边用责备的目光注视那个恶作剧的同学,课堂秩序逐渐安静下来,格瓦列夫又继续讲课了。
5.悬念化解式应变语。课堂上有时会遇到难堪的场面、突发的事件、一时难解的纠纷等,教师机智地加以化解,其中,有意制造一个悬念,把热点问题荡开,转到原设计的教学演讲步骤上来,也是应变的一个好办法。高一某班的第四节课是辛老师的语文公开课,上课铃响了,辛老师走上讲台,学生仍在打闹。怎么办呢?只见:
师:[略停,突然朝讲桌猛拍一掌,大声地]现在,我向大家宣布一条重大新闻。情况十分火急。
生:[齐」啊,什么重大新闻?
师:嗯,这条新闻是……
生:[注目教师,急于想听新闻,课堂顿时鸦雀无声。]
师:但是,现在一下讲不清,我们要上课,老师们也要听课,等上完课后,我保证告诉大家。[略停〕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3页,今天我们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板书课题]。
一场混乱刹时平息,教学演讲中气氛活跃,讲课取得良好效果,令听课者意想不到。下课铃响了。
师:好,让我现在向大家宣布……
生:知道了!
师:知道什么?
生:[齐声]山西平陆县六十一名民工食物中毒!(师生哈哈大笑,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四、“情感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体现教师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丹心一片洒春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师生共同步入一个情感相容的微妙的教学境界。教师用自己的心同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教师在教学中,用动情的语言打开学生稚嫩的心扉,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教师有时慷慨陈词,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有时娓娓动听,好似溪流注入学生的心田;有时引而不发,调动他们积极思维;有时言有尽而意无穷,促使他们回味思索;有时语言警策。引起他们心头的震颤;有时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陶冶他们的性灵;有时语言含蓄内蕴,促使学生回味无穷;有时语言风趣幽默,令学生兴致盎然;有时语言饱含深邃的哲理,叫学生聪颖悟窍……总之,语文教学的语言富有情感性是它的特质。
教学过程中,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灵、形成信念的终点,所以“情”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感情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诱发感情。教一篇课文,要研究一下从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吸引他们,最快沟通他们的心理。诱发他们的感情,选好教学的突破口是关键。学生的感情萌发了,对所学课文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主要写的是父亲送别儿子的事情,表达了浓烈的父子之情。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说--
同学们,俗话说,“父子之情大如天。”我们很熟悉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大家一起来背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抚之情,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父子之情的呢?
一首诗,一席话,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学习课文作了感情的铺垫。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学生心灵的情弦被教师拨动了。
诱发感情,在于找到与课文相关的诱因,或者“牵牛鼻”抓住主要矛盾,或者“执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或者占领“制高点”,燃起学生感情的火焰,或者“开闸门”倾泻感情的潮水,等等,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各得其妙。
2、激发感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情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教材动情的事,让字字句句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教师“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列夫托尔斯泰语)。教师激发出学生那潜在的、纯真的感情,感奋起来,震惊起来,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懂道理,明人生。
3、触发共鸣。人因为某人某事的具体情境或具体情境的某一方面与自己所处的情境相同或相似,会产生感情的振动,进而引起与课文中的人物相类似的情感冲动,这种心理现象就叫做共鸣。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使之与课文的思想感情一拍即合、感同身受、连类而及,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做到“融美于心灵”(柏拉图语)。
[探讨教学语言的艺术与技巧--语言教学中的粗浅认识]相关文章:
1.
2.认识水果语言教案
8.语言故事教学反思
10.语言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