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6-1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笔者一直以来保持着对语文教育的敏感,时刻关注着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使全体学生获得必须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凝聚前人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一的古代文学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从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对同仁的教学实践的了解、以及通过对学生中考试卷中古文知识题目的批改的经历,笔者却发现,中学古文教学正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现实的状况不得不使笔者开始对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造成现状的原因、以及摆脱现状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 中学古文教学的尴尬现状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以其内涵的丰富性、知识的多元性、较强的实践性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语文学科中的古文部分却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拦路虎”,并被很多学生戏称为“鸡肋”。一方面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部门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古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幅上做足文章,其中一至六年级优秀古诗文70篇,七至九年级古诗及文言文共计50篇,另外还有120篇的篇、段背诵。似乎学生只要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古文成绩一定会一日千里。另一方面呢?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却为古文教学伤透了脑筋,古文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费劲口舌大讲特讲时,坐在下面的同学有的是一脸茫然,有的是不知所云,有的如坐针毡、更有甚者是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得是口干舌燥、片言难讲,而学生呢?很多人甚至认为听课等于浪费生命。据2007年笔者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不同年级的300个学生当中,有91%的学生认为古文很难学,有90%的学生最怕背古文,97%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学习古文的意义。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虎色变”,甚至在很多教师心中古文题目成为学生成绩的分水岭,数次中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古文题目的扣分率都在50%以上。一方面是上级教育部门和专家的逐渐重视,一方面是一线的教师和学生陷入古文学习的无奈。中学的古文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尴尬现状。

二、 中学古文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爱也古文、恨也古文。面对现实中的古文教学现状,我们有义务进行反思:是谁让古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笔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的合力让中学古文教学陷入两难。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1、 文言文自身的特点让古文陷入两难

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长期地被我们的先人使用着,就语言的本身特点而言,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要比任何一门外语要难得多。其特殊的语言体系、特别的语言习惯、特定的语法和语序、以及特定的语言含义都使它在成为世界语言花园里的一支奇葩的同时却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对于“五四”以来一直接触白话文的我们来说,学习另一种已经失去生存环境的语言,其难度可想而知。

2、 古文教材的设计失当增加古文学习困难

   前文提到,近几年来逐渐增加对古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逐渐增加文言文的篇幅。但在语文教材编写上存在着环节上的缺失。据笔者了解,小学课本虽然增加古文篇幅,但是基本上是古代诗词。语录、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浅显易懂的古文作品并没有摘录,学生没有丝毫的古文基础,进入中学后,一旦接触古文知识就显得茫然失措。

3、 客观现实局限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

城乡差别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作为城市的学生,其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是农村家长无法比拟的。课外阅读面的广泛程度,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以及图书资源的利用程度都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正式学习古文之前头脑中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几乎于零。这也是造成古文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4、 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

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这是很多教师的心病。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对古文产生厌恶情绪的关键原因。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能够看到有些老师,无论是讲课还是复习,对课文往往是蜻蜓点水般的简单涉猎之后,就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大讲其所谓的“规律”。学生听了不明所指,接触原作后更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了。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文言词句的梳理,以求得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最后译成白话。将知识嚼烂喂给学生,其结果是学生要么半懂不懂,要么根本不懂。知识掌握不了,学习当然上不去。

三、摆脱古文教学尴尬现状的方法

基于古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摆脱古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古文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材结构

优化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材结构需要上级教育部门进行方针指导和有力的协调。教材编写部门通力合作,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将一至九年级的古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明确编写目标。一至六年级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易于诵读、容易理解且对学生成长有益的成语、寓言类的小故事。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为七至九年级的理解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古文能力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效的大小,与教师的“导”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导得得法,学生就可以多、快、灵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语文教学,同样必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深究问题的所以然,在深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则要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归纳,要使学生学会善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

1、 以诵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于中学古文知识的学习,读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中学生对古文本来就很陌生,学生在学习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在诵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课堂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一种参与感,增加学习古文的兴趣。

        2、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你的“满堂灌”,灌走了。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个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只要我们讲课时,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3、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全面的认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4、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古文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古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语文学科特别是古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使教师乐教古文、学生爱学古文,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学古文这块“绊脚石”成为中学生学业成功的“奠基石”。

 

[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人教版)]相关文章:

1.关于勤学的古文名言

2.中学的消防演练总结

3.中学的美术教学计划

4.中学的数学论文

5.中学生开学的感受日记

6.中学生开学的日记

7.中学化学教学的课件

8.中学的教学计划

9.中学的学生暑假日记

10.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