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什么是阅读能力(七年级选修)

发布时间:2016-2-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你会读书吗?提出这个问题,似乎很可笑。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读书,那还成什么问题吗?其实读书并不容易,“会读”则更不简单。这里所说的“会读书”,并不是指拿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能按字逐句较流畅地念下来,而是说要会理解,会分析,能品味并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

     一般说来,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同其他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养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近过程。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感性认知能力,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读过一篇文章,能弄懂词、句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内容进行复述。一般人以为有了这种能力就是会读书了,不需要下功夫学语文了,重理轻文的现象与这种认识不无关系。应当明白,这种能力只是最低级的阅读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

     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对深层含意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三、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能对文章作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是非曲直。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自己的头脑成为作者(或其他读者)思想任意驰骋的跑马场。能品味作品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既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四、创造性理解能力。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从阅读中生出新意,就是能活读书,跳出书本的局限,从书本中走出来。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如读这篇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他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到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种文体;从书本上讲到的情景联想到自己感受到的某些情景,等等。这样就能将死书本化为活材料,由旧知识生成新思想。

     以上是对阅读能力作一简单的阐释,其中前两项属于初级阶段的阅读能力,后两项属于较高级的阅读能力。应当说只有具备了较高级的阅读能力,才算真正会读书。当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具有较高级的阅读能力不是过高的要求,试想,缺乏了这种能力,还有资格教语文吗?

培根的读书名言: 1、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2、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3、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 4、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5、 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6、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8、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9、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 10、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 11、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1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公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更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呢?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和他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此时,比尔却在思考:如果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水,而所有的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帐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的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 多年来,比尔和艾德的故事一直指导着人们。每当人们要做出生活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一心一意、 

全心全意、精雕细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秉烛旦、 笃学好古、 牛角挂书、夜以继日、韦编三绝、废寝忘食、学而不厌、 

争分夺秒、昼耕夜诵、圆木警枕、手不释卷、不知肉味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浅谈什么是阅读能力(七年级选修)]相关文章:

1.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

2.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3.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4.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

5.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

6.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7.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8.人教英语选修8课件

9.营销心理学选修论文

10.选修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