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 5年10月8日)   第  1 课时(总29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烛之武

退秦师 了解《左传》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左传》介绍 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的写作技巧 诵读式

讲读式

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从《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学生回忆-教师补充。)

二、学生听本文录音带并正音,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ī)而出   亡郑以陪(beì)邻    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三、背景简介( 参考教参背景材料.)

四、理清层次

用文中句子回答课后练习题一,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各段大意。(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补充.)      

第一段: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参照“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读过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笔的巧妙、行文的缜密。

第二段:临危受命       本段以简约之笔,涉了人之事。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②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第三段:说退秦师(“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可分四层: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晋退兵(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五、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六、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课文。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10 月8 日)第 2 课时(总30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烛之武

退秦师 理解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提高阅读能力 落实实词、虚词、  语法等文言知识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诵读式

讲读式

讨论式

在熟读背诵、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落实实词、虚词、语法等文言知识。 (教师可分类然后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讨论回答。分类如下:)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⑥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4、敝              ①坏,破旧。(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鄙”“微”见课后第二题。

二、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  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二题。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兵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     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四、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五、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六、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七 、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题。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8.《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

9.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设计

10.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