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6-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音频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四、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译文: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3、余下十六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译文: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译文: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五、总结 

1、内容述评 :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月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3)研究材料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附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春江花月夜》全诗;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2.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3.高中化学选修5《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4.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设计

5.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6.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7.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8.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9.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10.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