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5-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古 诗 鉴 赏(二)-- 炼 字

                            2009、1、9

教学目标:

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考纲也把这点列为重要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考情研究。

1、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语言风格。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08年就有5个省份对炼字直接命题。其中全国卷一、二都设题了。

2、提问方式:

(1)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处。

 (4)本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  

那么如何鉴赏诗歌所炼之字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两首诗,去发现思考角度。

三、寻找赏析思考方向。

1、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试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燃”字妙处。

参考答案:

“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辨析:手法?

山青花欲(拟人)燃,“欲”字写出了花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拟人,但是“燃”不好说,最多承认它是拟物。夸张也行。

补充:前两句写的是明丽的春景,后两句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何日是归年?归期遥遥,引起伤感。本诗是乐景写哀情。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请大家以刚才两首诗为材料,结合考试“黑风吹海立”的“立”和学案“欲网春”的“网”,总结我们赏析字词妙处时的思考大方向:

抓景物(事物)特征。

理思想感情。

四、如何抓准事物特点,如何理清所述感情。

再看两个题目,带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思路,验证效果,同时考虑如何抓准事物特点,如何理清所述感情。

3、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请你说说绝在何处。

答案:(1)“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2)“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年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补充:东坡居士的称呼就从此来,自称。

野人:置身名利圈外的幽人。这是个与市人相对的概念。市人:顾名思义,奔走闹市尘嚣之俗人普通人。

注意点总结:

1、 联系诗句意境。

2、 兼顾修辞手法。

3、 适当进行对比。

4、 揣摩所炼字义。

五、实战训练,规范答题表述。

刚才同学们总结的方法思路,我们试试看,能否顺利解决高考题。

我们在下面的训练中,再请同学们归纳出规范的答题步骤。

1、

端   居(闲居)

唐 - 李商隐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说说“敌”的妙处。

补充:悠悠:杳渺难期,怅然若失。

素秋:秋天的代称。清冷感觉。

青苔红树本为清丽之景,却因在雨中显得寥落。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写出空床和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的凄冷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组织答案的步骤:

1、 释词义。

2、 点手法。

3、 析特征。

4、 明感情。

(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则列,无则略)

备用: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毵毵:cān柳叶纷披下垂貌。         

不那:无奈

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刘诗“更”缀在“远”前面,写对方的不幸甚于自己,从而使对朋友的怜惜、离别之情表现得更丰富、更深刻。

韦诗中,“更”与前文“不那”构成递进关系,明媚春光已使人不耐离情,此去江南,春色更浓,会使远行的朋友更加断肠了,“更”加重了内心的伤感。

韦诗提示:晴烟漠漠柳毵毵 是风和日丽之景。

          更把玉鞭云外指,这是离别场面,那么当指向友人去的方向--江南。

刘诗补充: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猿啼三声泪沾裳”。青山万里一孤舟。借景抒情,写出路途遥远、孤寂。

 

七、语言考察还应关注的是整体风格的设问。

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板书设计: 

一、 研究考纲考题。

二、 总结思考方向。

1、 点出景物特征。

2、 分析表达感情。

三、 探寻突破办法

1、 结合诗句意境

2、 兼顾修辞效果

3、 适当运用对比

……

四、规范答题步骤。

1、 释词义。

2、 点手法。

3、 明特征。

4、 析感情。

语言的风格-- 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

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

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

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专题复习——仿写教案

2.大班诗歌教案设计

3.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

4.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和测试题

5.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6.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7.蝉的教案设计

8.阁夜教案设计

9.《草》教案设计

10.写作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