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精巧的构思。
2、 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3、 联系生活谈体会,认识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 生字词的掌握
2、 对比手法的运用,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
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提问、讨论品味、点拨、练习。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而这些窗口向我们展示着社会人生百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格特的这扇《窗》。--显示课题、作者、国籍。
二、检查预习(大屏幕显示)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水禽( ) 斑斓( )
咳嗽( ) 洗漱( ) 卡住( ) 手肘( )
充塞( ) 挪动( )
扣人心弦( ) 气喘吁吁( )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①形容使人感到紧张或激动。( ) ②一点儿也不动。( )
③生动活泼得如同活的。 ( ) ④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
⑤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
3、交流读书感受
三、回顾小说常识(板书小小说)
1、什么叫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3、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 。
四、知情节(板书情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简要复述小说的情节。附漫画图
开端 关系融洽
发展 享受--困扰
高潮 见死不救
结局 只见秃墙
过渡语:相同的窗户却有不同的风景,究其原因,不过是窗内看景的人不同罢了。那么,窗内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呢?
五、析人物(只显示问题,并把问题分给六个小组讨论解决。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4、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近窗者描绘了哪些窗外景色?品味景色特点。(读出相应句子)
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
2、窗外的美景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是,想解除同伴的病痛,这美丽善良的谎言,让病友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3、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道德高尚……(板书)
请同学们跳读读6-11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远窗病人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并简要分析。(齐读这些句子)
(4个为什么)远窗者在享受过程中滋生了丑恶的欲念,从暗自不满--萌生嫉妒--强烈地怨恨--见死不救,忘恩负义。
2、当近窗者病情发作急需帮助时,远窗者有什么表现?
眼盯天花板,纹丝不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你如何看待远窗者?
自私狭隘,卑劣丑恶,冷漠无情……(板书)
教师点拨:一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暗淡。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心灵,近窗者领略了人间完整的美,而后熄灭了生命的火焰,远窗者费尽心机,虽占有了迷人的“窗口”却无法窥见美,因而在痛苦地苟延残喘着。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对比手法,扬善贬恶的主题也就得以表现了。
思考练习:假如病房中又转来一位病人,那么原先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过渡语:这篇小说通过这样两个人物,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六、生活哲理
凡是心胸狭隘、视野短浅的自私者,必然不能与襟怀磊落、目光高远的高尚者同样享有感知美、体悟美的均等机遇--因为这种机遇是客观隔着一堵永恒不倒的“墙”。
七、联系生活谈体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近窗者和远窗者呢?又演绎着怎样的人生呢?
八、作业
1.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小说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3、改编课本剧。
4.由学生画出知识树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说中的“近窗者”是善良的,他身上闪现出的人性光彩是动人的,而今,在我们的身边,也有无数的“近窗者”,灾难中蜷起身子庇护孩子的母亲;用血肉之躯保护学生的老师,背着失去亲人的痛楚却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警察;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人民子弟兵……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近窗者”吧,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生命,如此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澳大利亚】
小小说
开端 关系融洽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发展 享受--困扰 近窗病人
扬善贬恶
高潮 见死不救 远窗病人
结局 只见秃墙 自私狭隘、卑劣丑恶……
教后反思:
[《窗》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3.八年级下地理教案设计
8.八年级下册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