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思维(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任勇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认识辩证思维在高考作文(尤其是在二元关系话题、多头关系话题)中的价值;

          2、让学生学会解析二元关系话题的审题操作程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解析二元关系话题的审题操作程序。

课    型:讲座型

教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三年高考作文题的列举

2003年: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2004年:(全国卷Ⅱ)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

2005年:(全国卷Ⅰ)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知题;

(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话题;

(全国卷Ⅲ)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

从上述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都有是二元关系话题,而且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知道去年全国十五道作文题中就有十道题的设计是二元关系话题,今年的二元关系话题作文虽没的去年多,但仍能让我们明白二元关系话题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材的重中之重。非常明显,其意图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性。通过对近十年来的语文高考作文题的分析,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二、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在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中,运用辩证思维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有些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比如“庖丁解牛”、“曹刿论战”、“曹冲称象”、“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都包含深刻的辩证逻辑思维。“曹冲称象” 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辩证逻辑思维:能从错误意见中吸纳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谬,怎么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呢!但是在这个看似荒谬的意见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可贵的思想--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纳了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设法找一个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船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可以实现“化整为零”。

三、用辩证思维审题是多年来高考作文的重头戏

综观1980年至今的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题目必须用辩证思维才能写好的。

作文审题首先是对题“词”--概念的理解,而对概念要理解得深、准,非用辩证思维不可。如1986年的三元关系题目“树木、森林、气候”就要用到“局部与全局”、“量变到质变”或“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思维。以后的1988年的“习惯”可用“静止与运动”、“发展的观点”或“偶然与必然”等辩证观点去写;1990年大作文要求针对“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中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展开议论,如用“主流与支流”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思维写出来,立意当属上乘之作。1991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说清其中道理,就必须用到“内因和外因”或“一分为二”等观点才能写出好文章来。1995年高考议论文“鸟的评说”,有的学生浮光掠影,急就而成,未用到“要全面地看待问题”、“抓住主要方面”等辩证观点,文章就欠佳。1998年“战胜脆弱”如果写要一分为二看自己,要看到主流,看到希望,激发勇气,这不正是在用辩证思维吗?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需要用“异中求同”的观点进行分析。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要写出自己心中正误思想的碰撞、斗争,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更是可以从多种辩证观点中选取一种或几种不写,惟其这样,立意才的深度。2005年北京卷的议论文“安”、上海卷的“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辩析”、江苏卷的“凤头、猪肚、豹尾”和浙江卷的“一叶、一枝、一世界”都需要用到辩证思维才能写好。

辩证思维不仅在议论文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就是在记叙文中也需要很好地使用才行,能确立一个“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题,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总之,在高考作文中如果没有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的思辩能力是很难得高分的。

四、解析二元关系作文话题的审题操作程序

第一步  搞清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忘记与铭记”中的“铭记”就是“牢牢记住”的意思,话题之前的材料引子就告诉了你内涵。

第二步  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两个概念中哪个是要重点写的。

1.有的是顺承关系。如去年广东卷的“语言与沟通”,“语言”是“沟通”的前提,重点要写语言之于沟通的重要性。又如2004年全国卷Ⅱ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遭遇挫折” 是“放大痛苦”的前提,前者是情境,后者是态度,重点应写“遭遇挫折”后,不应“放大痛苦”,重在写积极态度。

2.有的是种属关系。如去年浙江卷的“人文素养与发展”,“人文素养”小至个人,大到国家都是了“发展”的重要方面,前者是后者这个属概念的种对象,重点应阐述“人文素养”之于“发展”的重要性。

3.有的是提升关系。如去年辽宁卷的“平凡与自豪”,今年全国卷Ⅱ的“位置与价值”。要从“平凡”“位置”中提升出“自豪”感、“价值”感,重点就应挖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位置中的含金量。

4.比较多见的是对立统一关系。如去年天津卷的“材与非材”,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全国卷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今年全国卷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忘记与铭记”。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都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都是相互联系、甚至有些是相互制约的,这就更需要灵动的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步  必须明晰并确定一个有关道德价值判断的主旨或是标准。

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中的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主旨应定位在“真理是评判相信与听取的标准”或“完善自己的最好途径是缺一不可”等。“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往往有距离,但二者是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应认识到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才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生价值的内蕴。“材与非材”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定位主旨。今年的“忘记与铭记”的两个概念是不相容的,但又是互相照应的,同样需有一个评判标准,可以是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下的“谅解、大度、宽容、相助、正义、感恩、责任、报效”等尺度。而特别要小心的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评判标准,否则就乱套了。

第四步  根据具体文体使用辩证思维。

(一)在议论文中作点辩证分析,客观、全面、历史地分析事物和看待问题。

1.看待问题的原则:

(1)勿过头,勿片面,防静止,防孤立。

(2)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发展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发展的观点。

第二、联系的观点。

第三、一分为二的观点。

第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举例:

【题目】“扫一屋”与“扫天下”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引起了后人很多议论,大多论者认为,薛勤的批评是对的。

【审题立意】多向度思考,多角度审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角度一:“扫天下”要从“扫一屋”做起,干大事要从小事干起。赞同薛勤而否定陈蕃。(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角度二: “一屋不扫”也可“扫天下”。二者无必然联系。

角度三: “扫天下”与“扫一屋”有质的区别,不好相提并论。

角度四: “少年心志当拿云”,陈蕃人小志大,从小就树立了“扫天下”志向。值得肯定。

角度五:陈蕃不拘小节,是为了专心读书。

角度六:青年人胸怀大志固然可嘉,但也应谦虚谨慎,多听别人的善意劝戒,踏实奋斗,不尚空谈。

角度七:肯定薛勤的教育方法,善于对陈蕃进行砺志引导。

角度八:长辈要关心爱护青年人,多提醒引导,又要讲究工作方式,不可泼冷水,压抑青年人奋发向上的激情和追求。

角度九:陈蕃父亲善于教子,不溺爱包办,地脏不代扫,让善于教育的人做儿子的思想工作。

角度十:宽容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条件。

(二)在记叙文中也应体现辩证思维

在记叙文中虽然辩证思维不是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但要真正写好记叙文,但要真正写出有深度、有哲理的记叙文,还是要有辩证思维才行,只不过记叙文中的辩证思维不是直接由作者以观点的形式表露出来,而是要由文中人物和事件来曲折地表现,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话题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辩证意味在里边,所以即使人们把它写成记叙文,也是可以用辩证思维更好地表达主旨的,这样才能使文章思想更有深度和广度。

五、练习

--绵阳二诊试卷上的作文题目,以“遇”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思维(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4.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5.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6.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8.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9.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10.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