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性培育理性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发布时间:2016-3-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原帖地址:

https://bbs.ruiwen.com/thread-35795-1-1.html

湖北黄冈 明月在怀

近读孙绍振教授纵论2009年高考作文题的文章《分值和题型:静悄悄的实质性突破》(见《语文学习》2009年7-8期合刊),感慨系之。

孙教授认为,中国高考作文命题与美欧的不同在于,“中国重在感性抒情,而西方,主要是美国、英国,还有法国,则以哲学和人生的思辨为主,激发批判的、分析的理性”。他指出,“如果说,西方的不足在超越实用理性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话,我们的不足则在实用理性方面”,“就诱导批判性思维方面而言,我们的命题局限性是明显的”。他还指出,“平心而论,这样的理性思维能力……是全世界对大学新生的起码要求”。因此,他深感忧虑地说,“理性命题长期被忽视,脱离‘真知灼见’,盲目,甚至麻木地拘执于‘真情实感’,是不是会导致素质上多情而弱智?”“对理性素质的长期忽视,会不会导致我们在人才的竞争中产生某种危机呢?”孙教授从高考作文题命题导向方面,分析了我们理性匮乏的原因。他认为,只有调整高考命题思路,坚持理性命题导向,才能培育学生应有的理性;而我想进一步指出,只有理性才能培育理性;只有语文教师具备理性的精神,只有语文课堂充满理性的气息,我们才能培育学生应有的理性。

然而环顾我们周围,“非理性”的语文课可谓比比皆是,“非理性”的教学行为可谓随处可见。对应该追究的问题不追究,对可以明确的问题不明确,甚至还有人美其曰“艺术”,誉之为 “诗意”。我一直以为,在当前语文课程建设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在当前理性普遍比较匮乏因而弥足珍贵的环境下,我们的语文课--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应多一些严谨求实,少一些故弄玄虚;多一些寻根究底,少一些含糊其辞;多一些冷峻理智,少一些自以为是。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建设才可能循序渐进,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从中受益!

笔者曾认真拜读、研习过一位名师的“精彩课例”,教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然而综观整节课,感觉在执教者眼里,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是要告诉女儿爱情是多么美好,是在鼓励女儿要勇敢追求神圣的爱情。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写这封信时,其女年仅14岁。将心比心,一位父亲怎么会向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儿宣扬爱情的美好呢?如此宣扬会带来什么后果,我想是不言而喻;理智如苏霍姆林斯基又焉能不知呢?苏霍姆林斯基明明白白是要告诉女儿,爱情虽然看起来很浪漫,听起来很美好,实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他是要告诫女儿,在爱情面前一定要审慎,一定要理智。可奇怪的是,这样一堂完全误解作者原意的课,竟然被奉为经典,出现在各种权威的文献,受到不少专家的热烈好评。同样是这位名师,同样是一节被奉为经典的课例,教的是鲁迅先生的《祝福》。执教者组织学生讨论祥林嫂是“自杀”,还是“非自杀”。学生当然是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最后,老师总结说:“其实,她究竟是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我不可能准确判断她是自杀还是冻死……其实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这就是,无论她是自杀还是冻死饿死,反正祥林嫂是被逼死的--或者是被逼出去,结果找不到工作,冻死饿死了,或者逼她自杀了。”祥林嫂究竟是“自杀”还是“非自杀”,当然谁也不能确定,毕竟谁都没有亲见,课文也没有明言。但是,合理推理是可以的,科学判断是能够的。尽管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究竟谁个更有理,听者只要理智健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还是能够判定;否则,那些刑事民事官司岂非永远也无法言清?根据文意,祥林嫂死得“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亡时间非常特别;她死前还曾和“我”见过一面,尽管形容憔悴,但至少还未显露“死相”;鲁迅先生是学医出身,从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写看,她不像是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之人;因此,她的死亡,应该属于“非自然死亡”,亦即“自杀”。如果认为她是被冻死或被饿死,需要反问的是,整整一个寒冬,她都没有被冻死或被饿死,为何短短半天工夫,就被冻死或被饿死了呢?至于“病死说”,则完全属于主观臆测,全无凭据。愚以为,执教者对此问题避重就轻,含糊处理,对于培养学生理性的“探究”精神显然是没有好处的。可是,我们却鲜能听到中肯的批评。

又想起一桩著名的“公案”,《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为何被休。记得当年曾有语文报刊辟专栏进行探讨,笔者视野有限,好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就我有限的视野,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刘兰芝“无子”;而按照封建礼教,“无子”是可以被休的。这种看法真是奇怪,既然“无子”可以被休,焦母何以不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休弃刘兰芝,而要心甘情愿地蒙受恶名呢?此外,如果刘兰芝确因“无子”而被焦母休弃,她又为何会备受太守青睐呢?还有一种更可笑的说法,那就是“没有理由”,而且“正是由于没有理由,所以更能揭示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刘兰芝究竟为何被休,这里不想展开讨论。但诸如此类的“非理性”言论能够大行其道几十年,而且被一再尊为“亮点”,这的确应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去深思!

毫无疑问,理性,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培育理性,至少在当前的言语环境中,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好在“探究”已被作为要求写进新的课程标准。愚以为,只有我们在课堂上不肯浅尝辄止,不满似是而非,寻根究底,实事求是,我们才能为广大学子培育健全的理性;我们在未来的人才的竞争中,才能避免如孙教授所忧虑的那些危机!

[用理性培育理性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相关文章:

1.人生哲理性成语

2.心理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3.人生哲理性的句子

4.关于理性的名言

5.摘抄哲理性段落

6.人生哲理性的问题

7.人生哲理性散文

8.有关理性的名言

9.哲理性散文500字作文

10.教育政策理性的现实诉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