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歌妓词对中国俗文学发展的影响
什么俗文学?郑振铎先生在其著作《中国俗文学史》开篇写到:“‘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2] 俗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成民族文化、塑造国民心理等方面起着正统雅文学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从文学产生的根源和演进动力来看,应当承认,俗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母体。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中,对文学的源起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他说:“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情感,并谐有自然的韵调:其一,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灵感,赞叹其功德,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源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求一种事情可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1]郑振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俗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2]鲁迅在阐述文学起源的同时,还告诉我们:一、文学的初始时期是口头创作,它的受众是劳动人群;二、文学的原始功能是劳作中的“自娱”和闲暇时的“消遣”,决没有后来人们所推崇并奉为圭臬的“载道”的使命。文学的通向俗众及其娱乐、愉悦功能正是通俗文学与生俱来的属性。[3]
唐宋以前,正史记载的却多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代表的上流社会案头文学,即雅文学。唐代白居易于复古浪潮中采用时俗口语入诗,并且追求“老妪皆解”社会效果,取的了俗文学发展的重大突破。但白居易的创作目的,不外一为统治者提供鉴戒,二为自己抒情咏性之需。白居易之后一百多年,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位自觉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料而获得极大成功的作者,他就是宋代第一位以词名家的大词人柳永。
柳永的创作,是直接面向广大下层民众,为他们提供娱乐、消遣之需,使词回到词的本色,或者文学的本质。标志着文学由文人文化回到市井文化,词由表现士大夫情趣的案头视觉文化转变为歌伶艺人花间月下更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听觉文化。柳永的词,特别是歌妓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曾经说:“词至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如果说在文人俗文学的发展上,白居易还只是“谨小慎微”地迈出了一小步,那么柳永则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地迈出了一大步;如果说白居易的通俗之作只是一次小的“量变”,那么柳永词则是接近于“质变”之前的一次大的“量变”。有了柳永词的这次“量变”,中国文学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质变”---元曲的产生并导致雅、俗文学的正式分流---已经为时不远了。也正因为如此,曾大兴在他的著作中从整个中国文学由雅趋俗的高度来评价柳永的贡献,将其与白居易、关汉卿、冯梦龙并称为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上的四大里程碑。[4]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柳永歌妓词承载的是宋代新兴的市井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然而这种具有与时俱进思想的创新,却在传统文化雅好俗不好这种缺乏"历史"的眼光价值判断中被不断批判。王灼的《碧鸡漫志》言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3]柳永的歌妓词正是王灼所说“浅近卑俗”的重要对象。其实言柳词鄙俗者又何止王灼一人,李清照在《词论》也称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慧性’耳。”又曰“艳词可作,唯万不可寰薄语。贬斥之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柳词"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 者终不绝也";说得最为分明者,莫如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 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长,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之态,所在多有,故党风期未上耳。从中国传统文人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柳永一生不得志,但从整个中国文学,特别是俗文学发展的道路来说,或与正是因为如此,成就了柳永词史上的辉煌身份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开拓之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柳永第一个将较为浓厚的俗文化元素带入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正统士大夫文人词中少见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柳永的歌妓词中。这类作品,柳永《乐章集》212首词中所占比例最大,许多歌妓词体现出柳永难能可贵的平民意识和市民情调。同时这些歌妓词在表情方式、结构特征、语言风格和传播形态等方面都对中国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柳永歌妓词对中国俗文学发展的影响(一)(选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1.柳永宋词大全
2.柳永词两首说课稿
3.柳永的诗词名句
6.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10.英语科组备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