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文字结构基本规律的知识
如,汉字的构造方式(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0--优美的汉字
1.教学目标: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积累并梳理有关汉字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有兴趣的学生动手学画古汉字。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精妙。
二、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二)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各种笔画分布在一个方块里,构成匀整的形体。汉字的书法,能够成为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多媒体书画展示)
(三)汉字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取代,汉字以它的方正之气傲立于华夏大地。
(思考问题:大家是否还发现汉字有其他优点,请各抒己见?)
总之,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学习汉字,等于进入一个奇妙多彩的世界,越学越有意思。有人说:“有这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汉字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之无愧。”
三、汉字起源: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
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一)关于结绳记事
根据史料记载,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结绳记事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无法表示具体的内容。结绳并不是文字,但结绳和后来文字的产生却有一定的联系。
(二)契刻传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
(三)八卦造字说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 -”(代表阴)组成。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四)仓颉造字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
(多媒体出示仓颉像和仓颉造字台)
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后一朝代的字数比前一朝代的字数逐渐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氢、氧、氟、氮、钨、硅”等字,就是近世才产生的。
(五)“河图洛书”传说
文字是上帝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说法。汉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
(六)关于汉字的“起一成文”说
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四、汉字形体演变:
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让学生熟悉不同形体的汉字特点:
1.甲骨文:象形程度高,字体方向不稳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展示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像及商代刻在龟甲上的文字)
2.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象形程度仍比较高,但已有了线条化的趋势。(展示西周毛公鼎上的文字)
3.大篆:也叫籀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展示西周器皿上的大篆文)
4.小篆: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展示秦的小篆文)
5.隶书: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画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汉代程邈竹简隶书展示)
6.草书: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运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具有艺术审美价值。(鲜于枢的《石鼓歌》、《桃花源记》展示)
7.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较草书易辨认和书写。(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颜真卿、柳公权书法展示)
(思考问题:请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及这节课对汉字的了解就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字体谈谈看法,鼓励有个性的见解,老师适当引导,言之有理即可。)
五、汉字的形成
古人把汉字的形成方式归纳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但“六书”并不是没有造字前就存在,而是后代文字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六书”。
最早出现的汉字符号大多是形象地摹画事物的符号,因此,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构成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可以说,汉字字形的变化过程中慢慢从“象形”发展到了“表意”。下面一起来看构字法。
1.“象形”即简化了事物的图形,也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比如“树”就画成树的样子,“火”就是火苗的样子。“门”和“车”也像门和车的样子。(老师板书画出图形)。
2.“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象形字必须要像事物的形状才能被描摹出来,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具体形象可以画出来,而一些抽象的事物则无法描摹,这时候就要借助符号来表示。于是“指事”这一造字法产生了,比如“上”和“下”无形可象,就在一条长线的上下分别画一条短线来表示。又如,在“木”下加一条短线表示树根,在刀口处加一条短线表示刀刃。
(老师板书画出图形,方便学生形象理解)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就是“会意”。如“出”,由一个“止”一个半框组成表示脚从土坎中走出来。“步”两个“止”表示两脚交替走路。“休”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木字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从”字两个“人”,表示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从;"比"字,两个人并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较高矮。天空为什么如此明亮?“日”和“月”合起来为“明”。
4.汉字只有发展到表意阶段,我们才能利用汉字进行交流沟通。但是汉字的表意方法还是受限制。因为我们的交流很多时候是用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依赖于声音。因为交流的需要,形声构字法也就产生了。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草、室、泥、村、腐等。“形声”这种方式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很大。
六、汉字文化
(一)、关于文字文化,从文字字形来看,今天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新加坡;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等;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等;斯拉夫字母文化圈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文化互相渗透,没有清一色的文化,国境线不等于文化圈的边缘。随着世界越来越“地球村”化,各国的文化语言也将越来越难分彼此。
(二)、关于汉字文化
由于汉字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在汉字身上还保留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蕴涵着造字时的思想意识和时代观念。如“女”字的古字形体是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于胸前。这便很形象地表现出中国两三千年前女子生活的屈从。又比如“家”,上边的“宝盖儿”表示屋子,下边的“豕(shǐ)”指的是猪,家是养猪的地方。“家”字后来演化为人居住的地方。
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究。如汉字与年号、姓氏、取名、对联、书法、篆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许多汉字又与一些典故,轶事有关。
布置课外活动:
1.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请大家课外去收集能体现汉字文化的素材,组织一次“我爱汉字”的交流讨论会。
2.开展一次书法艺术及篆刻比赛。
3.写一篇学习汉字的小论文。
(晋江养正中学 吴远瑜)
点评
这是关于汉字的“锦上添花”的学习专题,设计这一专题,出发点很好。但是要把握好分量,要防止关于汉字的各方面知识的过多堆砌。教师的学术报告式的讲述有时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让学生更多地发挥主动性。另外,关于汉字运用的规范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2、语言文字运用基本规律的知识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一词多义,在语境中理解词的具体义。
词语的选择运用:同义词选择的原则(正确、求美)、语境对同义词的选择作用。
语句的功能(认识、规约、表情、置疑),句式的选择(常式句和变式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
常见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错别字的主要成因:同音、形近、音义近、音形义近。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
[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优美的汉字(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1.积累知识的名言
3.
4.
10.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