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咏怀八十二首》《杂诗十二首》(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4-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咏怀八十二首》《杂诗十二首》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比较两诗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不同。

教学步骤:

一、导入《咏怀八十二首》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二、作家作品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2、创作(见注释)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课文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有序诗的作用。

三、诗歌鉴赏

1. 翻译:夜半不能入睡,起床坐着弹琴。明月透过薄纱照进来,清风吹动我的衣襟。一只孤雁在野外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林间鸣叫。走来走去还能看见什么,只能忧愁忧思独自伤心。

2.师问:请找出诗歌的诗眼?

   生答:忧思

3.师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思?

    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忧思独伤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

4.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生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5.诗歌赏析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诗人只能和清风明月为伴,清风明月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仍是继续写景。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这两句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四、《杂诗十二首》其二

【意译】太阳落下山去,皓月从东岭升起。月光放射万里清晖,广大的夜空被照耀的十分明亮。秋风吹来进入房中,夜里枕席上感到阵阵寒冷。气温变化让人醒悟到时节变化了,不能入睡才感觉到秋夜的漫长。我要倾吐心声却无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孤影对饮。时光飞逝,从身边走过,我空有壮志却得不到施展。想到这些,心里满怀悲凉,直到天亮心里也不能平静。

诗意简析

    此诗抒写了光阴流逝、生命有限,而志业无成、壮志未酬之忧患。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博大光明之境界。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此一幅境界,实为陶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陶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深化“日月掷人去”之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hè,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淡泊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风味不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可见渊明平生志在兼济天下,而生命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指从夜间直到天亮,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结句苍凉无尽。

五、比较两首诗的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不同。

1.意象:

前者 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征内心的孤寂。

后者 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风来”照应下文“气变”,引入“不眠”。 

2.艺术构思:

前者 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后者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3.意境:

前者 清幽冷寂

后者 空阔冷清

4、情感:

前者 孤独苦闷忧愤,感情表露隐晦曲折。

后者 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咏怀八十二首》《杂诗十二首》(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2.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

3.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4.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5.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6.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7.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8.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9.高中化学选修5《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10.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