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高考作文专项训练之九(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4-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宿州二中   陈恒广

教学目的

        掌握“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提高话题作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明确“化大为小”的思维过程。

    2、掌握“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

教学难点

    掌握“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

    2、同学们可通过范文的点评仔细领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俗话说:“文章要好,话题要小”,说的就是构思“化大为小”的要旨。“化大为小”除了追求“小”这一原则外,还应追求“巧”。惟有“化大为小”才能更好把握主题,下笔成文;惟有“小而又巧”,才能体现立意构思的匠心独运,巧妙优美。任何一个命题,我们都可以从中寻找到又小又巧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做到“小而又巧”呢?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化大为小的思维分析

对一个命题而言,我们考生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审题,审题过程就是我们认识命题范围的过程,如200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审读示例如下:

板书:

                    感    情            智子

亲       近

疏        远

疑邻

这个话题的范围有:

①感情亲近有利于(不利于)准确认知。

②感情亲近(疏远)是(非)认知的障碍。

③感情亲近疏远必须加以理智判断才能正确认知事物,可正可反,诸如此类。

    当我们弄清命题意图及话题范围之后,就应该确定一个立意的核心内容,即明白“我要写什么”。这是选择写作范围的过程,也是化大为小的初步。接下来我们就该确定文体、构思、写作。事实上,写作过程其实就是立意的形象化过程。所以,化大为小的思维过程是:

    板书:

审题    认清话题范围    确定立意核心     选择文体       构思全文     写作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农夫日记》,思考它的化大为小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回答。

明确: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农夫日记》的化大为小过程是这样的:  

①确定立意核心--“感情用事不利于准确认知”。

②选择文体--日记(“守株待兔”中农夫的日记)。

③构思全文-一农夫不再守株,而是设捕兔工具。张三曾嘲笑农夫。张三建议农夫坚持,农夫因捕不到兔子而听从儿子的劝告:放弃。张三却捕到了兔子。农夫寻找失败的根源,终于明白:时间不正确,没有坚持。农夫领悟了一个道理:要认知事物,只有靠自己。

④写作--以“×年X月×日”的形式,日记的特点,把构思写出来。

    好,让我们来总结这篇文章是如何“化大为小”的吧。首先是确定一个核心立意,抛开了命题的诸多其他方面,就是化大为小;其次用日记体来写作,更进一步实现化大为小,小而又巧;再次,构思过程使化大为小进一步落实。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

三、化大为小的技巧

1.话题内涵扩大法。

话题的范围也就是概念的外延,使话题的范围缩小也就是缩小外延。外延缩小了,内涵就扩大了。如“鸟”这个概念可用加限制语的办法缩小外延:鸟--海鸟--海鸥--黑嘴鸥。就高考作文化大为小技法而言,我们只要写出“黑嘴鸥”就可以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2003年高考作文《由“中庸”想到的》和《拨开天空的乌云》,看看这两篇满分作文是如何通过话题内涵扩大法实现化大为小目的的?

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回答。

明确:

《由“中庸”想到的》就是写“感情的亲疏造成中庸无法实现”,《拨开天空的乌云》就是写“对道家音乐的认知过程”等,都是用缩小外延的办法实现“化大为小”目的的。  

2.围绕话题提问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明确,思考会愈来愈深入,细节会越来越清晰,较小的切入口也就形成了,能顺利实现化大为小这一目的了。比如2003年高考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以提这些问题:①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能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呢?②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呢?能举多少呢?③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有什么关系?④如果从一个方面出发,该怎样凸现中心意思?⑤作文过程中怎样点题?诸如此类。

现在我们来看看高考满分作文《双刃利剑--感情》是怎样通过围绕话题提问实现化大为小的?

学生阅读文章,讨论,回答。

明确:

    高考满分作文《双刃利剑--感情》的提问方式是这样的:

    ①感情对事物认知有什么关系?

    答:在做事认知事物时适当融入感情是对的,但若过分注重感情,甚至被感情左右,就会有问题。所以说感情是把双刃剑。

    ②现实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呢?

    答:世界因有感情而美丽,有时我们会成为感情的奴隶。感情的役使使大批国家公务人员陷入犯罪的泥淖中。

    ③怎样凸现中心论点呢?

    答:感情的利是一方面,有许多例子可以讲,感情的弊是一方面,也有许多道理和例子可讲。最后总结:要正确认知感情,注重感情固然很好,同时要注意不要滥情,不要因为感情而抛弃了理性。

3.用其他事物类比。

我们为了避免选材立意上的雷同和撞车,有时可将要写的话题与其类似的事物做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这种写法看似离原话较远,但其分析仍紧扣原话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宕开一笔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收拢。

请同学们阅读2002年高考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的?

学生阅读文章,讨论,回答。

明确:

2002年高考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把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引到“长城”上。作者先宕开一笔,分别写画家、建筑家、作家等面对长城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接着笔锋一转,“长城象征着生命的成长”,用此角度扭转局面紧扣话题,让人眼睛一亮。

四、小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何准确有效地确立文章的立意,“化大为小”是一个重要手段。

五、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对世界不再有好奇心时,你不是在变大,而是在变老。      

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感谢上帝没有让我的好奇心硬化,好奇心让我渴望知道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样的好奇心,有如钟表发条、发电机、喷射机的推进器,它给了我全然的生命。(约翰曼森布朗)    

是的,好奇心对于一个人的活力和创造极为重要,它会改写你的人生,而且它对人类、对世界也极为重要。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尽量运用所提供的材料。2.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六、板书设计 

审题    认清话题范围    确定立意核心     选择文体       构思全文     写作

                         1、话题内涵扩大法

   化大为小          2、围绕话题提问法

3、用其他事物类比。

课例分析:

    “化大为小”就是从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内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切合题意、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另外,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这对“化大为小”的手段开拓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记叙、议论、抒情、小说、戏剧、寓言、杂文等各式文体均可成为高考作文的文体,每一种文体都可实现化大为小的技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把自己这些年来对话题作文所做的归纳总结传授给学生,于是自己讲得就多一些。结果,中途就有一个同学提出要求,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思考的余地,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我认为这位同学很大胆,提出的要求也是合理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让学生活动多起来。

 

[掌握化大为小的构思技巧--高考作文专项训练之九(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小小的船课文教案设计

2.新人教版小小的船课件

3.人教版小小的船课件

4.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5.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6.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课件

7.人教版一年级小小的船课件

8.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9.人教版初一语文上《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10.最新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