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标点快速诵读------浅谈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忻州师院附中 杨俊峰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作为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其组词、造句、达义讲究凝练,其音韵、节奏和气势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者十分强调文言文教学的诵读,包括古诗词在内的文言文,在现行教材中占了1/3的分量。其重要性和实效性由此凸显。

    然而,考试的的功利与数理的紧密联系,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疏远文言文。这就需要我们以一腔热爱文言文的心去感召孩子,以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孩子们。

首先文言文教学应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浸润传承,重心落在“文”上,仅以民族精神而言,初中文言文至少有四个方面,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记诵中汲取精神营养,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积累,为今后的大发展,备足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其一,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舍生取义”(《孟子鱼我所欲也》)等。其二,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梁启超的“少年兴则国兴”等等。其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求索,移山不止的愚公(《愚公移山》),苦学成大才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等。其四,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无论是不辱使命的唐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是尽忠竭智的诸葛亮等等,都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榜样。

为了强化和活化文言文教学,可首先从文言文的朗读记诵入手:

一、厚积薄发,记诵内化

文言文中的民族精神浓缩在语言文字当中,体现在人物故事之内,讲是讲不出来的,只有反反复复诵读才会感悟出,记在了脑子里,刻在心上。所以对记忆力特别强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落实到“文”最有效的方法是多记诵多积累。这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考试需要,成为日后发展真正生长点之所在。

记诵在教学设计处理上,应把握好两个环节:

1、读的环节

⑴读准

读准字音(用普通话),读准句读(停顿),读准语气(思想感情)。其中读准句读最重要,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的体会过程,因而是教会学生掌握准确停顿的规律。其中最好的办法是教师范读、领读、学生个体读,精彩的朗读读能够充分传递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当中,能够增强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感受甚至陶醉。

⑵读通

读通文意,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循环读,如教授《孙权劝学》需三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结合注解,三分钟准备,复述课文;再读,引导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如“权谓吕蒙曰”中的“谓”,“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辞”,“孤岂于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中的“治经”;三读,提出三问:一是孙权劝学的话语中,哪句指出了学习的可能性?二是鲁肃惊奇的神态说明了什么?三问,吕蒙的学习过程说明了什么?如此三读,使学生由了解到质疑,由释疑到理解记忆,由初步理解到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主动探求过程,其中动口带动动脑和动手,动口是中心环节。

2、记的环节

背诵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素养,巩固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汲取古文精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中学生背古文,普遍感到头疼,教师当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一些切实可行的背诵方法,以解学生燃眉之急。

⑴以图表辅记

即将文章内容简化列出图表,让学生边填边记,这种方法适用于游记性散文,如《醉翁亭记》。

⑵以提纲醒记

即将比较复杂的文章列出提纲,理清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顺着文脉去记忆,如《出师表》。

⑶以对比促记

古文大多运用对比的写法,采用对比记忆法背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为学》:作为论据,作者论述了两个僧人的故事,可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对比两僧人的财力、达到目标的条件、两人最后的结果等。由此引出难与易的辨证关系:“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熟而成诵  愈久弥稔

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文言文阅读定位在“浅显上”,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鉴于此,对于悉心培养学生的自学与积累的良好习惯,则成为培养文言语感,充实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最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做好前面所有铺垫的基础上采用“淡化标点符号”的快读直至快诵来实现此目的。

1、淡化标点符号并非完全去掉标点符号,相反在诵读的起始阶段,不仅要读得准,读得畅,而且要读出虚词的顿挫和文言舒缓的语气,于营造出的古朴氛围中,将文言文反复朗读,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脱口而出,甚至于可以挣脱标点符号的束缚,实现随口拈来,一气呵成。如读《孙权劝学》一文,按正常语速需1分钟,快速读,一般少于20秒,缩减时间近约三分之二。

2、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着力于灵活有趣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记诵。形式上有个体自读,小组竞读,全班齐读等。小组竞读,要求读得齐,读得响,读出滋味;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气势,读出氛围,读出语文的况味。学生自觉地把快速诵读看作是一种享受和需要,只要有文可读,就会激起快读成诵的欲望,久而久之,渐成习惯。

3、在快速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输入量和输出量明显提高,为了诵读得准确和连贯,其注意力空前集中,精神高度亢奋,从而有条件实现语段、语句、词语之间的有效衔接,学生“读得非常熟,自然能够脱口而出”。(叶圣陶语)

4、学生淡化标点符号来读,相对缩短了记忆和再现知识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消除对背诵古文的畏难心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对语言的有效积累。正如著名学者张中行所说,“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词汇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顺理成章。”

5、大量的实践表明,对这种充满意趣的快速诵读,学生兴致盎然,如沐春风,由被动变为自觉,格外关注诵读文字的准确性,不仅实现了记忆的高效率,也使记忆材料得以持久巩固。大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完成课内积累,同时有余地向课外拓展延伸,一个学期下来,班内学生除高质量完成课内积累外,课外文言经典积累达到100篇以上,文言素养得以丰厚,语感能力得以加强。 

 

空气

[淡化标点快速诵读------浅谈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经典诵读的教学计划

2.诵读课教学计划

3.古诗诵读教学计划

4.小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5.小学诵读教学计划

6.文言文诵读木兰诗

7.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8.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9.英语美文诵读

10.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