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1-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    题: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通过课文学习丰富的想象。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合作交流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静夜里我们仰望星空,在正北方向,有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我们又叫它北斗星。在我们已有的知识里,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这星座是怎么来的?这星座有什么神奇故事?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我们便知道了这一些问题的答案。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交流关于作者和童话的知识(课前准备)

      1、关于作者(略)

      2、关于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安排两个学生(略作准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其他学生合书静听,看看所说的内容是否完整,如有遗漏作出补充。

    (三)问题讨论(先学习小组交流,再在班上发言)

     1、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表现?她的水罐神奇在哪里?

    小姑娘的爱心行动表现有三次:

    ⑴“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⑵自己也非常渴,“真想喝个够”,但想到妈妈就不喝了,赶紧跑回家。

    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把这生命之水让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过路人。

    水罐的神奇之处在于自己会变:(变了五次)

    ⑴变出了水。

    ⑵掉下来时变得端端正正。

    ⑶由木的变成了银的。

    ⑷由银的变成了金的。

    ⑸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

     2、为什么要安排生病的母亲和口渴的过路人这两个人物?

    安排两个人物都是为了更好体现小姑娘的爱心;安排母亲这个人物,还为了显示小姑娘爱心的来源(没有有爱心的母亲,就难有有爱心的小姑娘)。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我们从中能受到什么教育?

    希望人们多一些爱心,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四)联系课文,自由发言:

    如果没有想象……

    (五)学生集体诵读课文。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

    向家长讲述这篇童话的内容和你对童话要反映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水流后来怎样?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周智

[《七颗钻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1.七颗钻石的活动教案

2.七颗钻石教案说课稿

3.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4.七颗钻石课件

5.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6.苏教版船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7.苏教版师恩难忘教案

8.苏教版6的乘法口诀教案

9.《七颗钻石》课件

10.七颗钻石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