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3-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学情分析

学生总觉得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可写,总觉得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够打动人。所以写起作文来,搜肠刮肚,没米下锅。写出来的不是俗话套话就是纯属虚构。实际上,生活处处都有美,每一天都有感人的人和事,关键是我们能否发现身边的这些触动人心灵的生活画面。

二、教材解读

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命题作文时,如果题目能触动学生的感情,或者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写出一大批好作文,即使平时作文写不通的学生,也会写出比较通顺的作文;反之,如果学生对题目不感兴趣,像挤牙膏一样硬写,即使平时作文不错的学生,也会写得磕磕绊绊。这就说明,指导作文,不能光指导写法,更要指导内容。本单元是全套书的第一单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三、教学设想

从学生写亲人的文章入手,启发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悟那些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通过学生习作,引导学生明确把事件和人物写感人的方法。通过布置写身边感人的人和事的作文,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说真话,写真事,培养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记忆深处是否有令我们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呢?是否有唤醒我们记忆深处那深沉一页的人和事呢?我想,难忘的人和事应该不少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付诸笔端吧!

(二)说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一分钟后,请同学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大家自荐、互荐或抽点学生上台说。大家讨论简评:谁说得最好,最有价值?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

小结: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先天的禀赋,不学而能。情贵在真:发自天性,出于自然。不要有顾忌,要勇敢地、坦荡地说出心里话。即使是所遭遇的挫折或自身的弱点,说出或写出来,就意味着正在战胜、告别它!这恰是强者的表现,是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更不要怕说得不对,“说真话”可能说错话,但句句都是“真理”连伟人、圣人也做不到。敢于“说”就好。刚才的几位同学,发言……(如发言大胆,感情真挚,表现都很不错等评价──应根据课堂实际作恰当点评)。 

刚才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位同学的令人感动的生活故事,很能打动人心!可是,我们作文时为什么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什么可写呢?

(三)读读: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踮起脚尖

                                             湖南考生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1.交流互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体会。想想写得怎样?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请同学点评。

2.合作探究:由事入理: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发掘感动点:抓细节,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②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③整体构思。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许许多多的触动。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小结:这篇文章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三)练练: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总结起来说,写作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布置写作题目:

有一棵树,春天我们倚着她幻想,夏天我们倚着她繁茂,秋天我们倚着她成熟,冬天我们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爸爸和妈妈。

人生履历中,伟人、大事固然可感,但日常生活里,令我们感动最多的往往是我们的父母亲人,观察最多的也往往是一些凡人小事,所谓“一滴水里看世界”“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生活美、人性美的表现,也会折射出生活的真谛,。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

请围绕上述问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

五、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侧重于审题、立意、构思等技巧性的指导,对于写作素材,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写作要么是模仿、抄袭之作,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杜撰故事、空泛笼统。这种“无中生有”的训练思路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也许有人会说,创作离不开虚构,但是虚构也离不开对生活本质性真实的把握,对于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该有联想、想象等“写虚”的训练内容及安排,但必须立足于写实训练的基础之上。有人形容学生编造作文的情形为“挤牙膏”,可以想见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文章自然无情可言、无理可道,更不必说运用创新思维,充分抒发个性,拓展作文新境。即使偶有文采华美、辞句绮丽的文章,如果缺乏了真诚的内核,也不可能有感人的力量。

    另一方面,凡属于技能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是训练。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主要体现为“命题─指导─写作─评改─评讲”五个环节,教师讲得多,改得累,学生却一片茫然!限制太多,老师“紧箍咒”老念,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必然消减!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等于自由,自由就是对幸福的体验。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反思传统作法,否定教师教,实则为“套”(圈套的套)──把学生牢牢控制在圈定范围内的作法,而应开阔心胸,还学生以自由,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准确地说,以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从他们的写作训练中,学到教学方法,探究育人艺术,完善自我。

 

周维纳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3.2018年触动心灵的经典句子

4.触动心灵的励志语句

5.

6.

7.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8.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9.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