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7-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认识罗素;

2、 学习结构特点;

3、 揣摩语言;

4、理解主旨,体会作者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活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题解

此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见它的重要性,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此文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是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曾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是他致力于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在世界和平史上最为著名),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他对文学园地不经意的闯入令许多为了文学以生命相搏的作家汗颜)。

四、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

2、朗读指导: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莫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3、自由朗读

五、了解结构

结构特点:总(1)--分(2、3、4)--总(5)

六、理解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4、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畅所欲言,不必强求一致)

1、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了追求这三种激情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作者的追求过程是充满痛苦的,而爱情可以融化一切。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

3、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可以使人感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4、作者在文中说,追求爱情,“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爱情是成功的;追求知识,“我获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这显然是谦虚,从作者简介中可知,他对知识的追求是极为成功的。所以说“引上天堂”。而追求同情心怎么样?“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曾两次被监禁:一次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岁时,因反战静坐示威,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所以说,“总把我带回尘世”的痛苦之中。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内在联系。在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满理性的话语表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七、悟解主旨

1、作者一生追求的三个目标是什么?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4、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5、作者一生追求这三种激情,这种选择体现了他怎样的人格? 

6、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明确:

1、爱情、知识、同情心。

2、渴望爱情的原因有三: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三,爱情可让人达到美好境界。

3、追求的知识也有三个方面:一,了解人类心灵(人类);二,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自然);三,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

4、同情人类苦难的含义: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作者的三种激情是始终围绕着他对人类的关爱这一中心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们看出他是为什么而活着--全人类、 真善美。 

6、畅所欲言……总之,要学习罗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总结全文

九、教学反思

 

鲁发福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2.《我为你骄傲》教案设计

3.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4.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7.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8.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9.罗素经典美文:我为什么活着

10.我为什么而活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