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培根的相关常识;
2.体会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习课文对比喻的运用;
3.引导学生树立对逆境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引出培根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培根。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2.介绍《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从 《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3.学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4.学生畅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运用大量优美、贴切的比喻和简练、生动的语言,阐明了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练就美好品质的真谛,盛赞敢于迎接逆境的挑战的做法、激励人们去勇敢地面对逆境,战胜逆境。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该如何面对逆境?
2.《孟子》中有一篇著名文章与本文宗旨类似,请并背诵出其中的名句。
明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3.课文写作特点。
明确:(1)优美、贴切的比喻;(2)简练、生动的语言。
4.学生找出课文中朴实、凝炼、富含哲理的句子。
如:课文第一句等。
5.教师补充《培根随笔》中的其他名句。
明确:
知识就是力量。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人们的举止应当像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饶舌的人多虚妄。
四、作业
写一篇作文,论述逆境对人的影响。
附:板书设计
论逆境
培根
英国哲学家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随笔》
优美、贴切的比喻 简练、生动的语言
月茗
[《论逆境》教案(鲁人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8.鲁迅祝福教案设计
10.高一数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