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人教版高一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7-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暑假接受新课程培训后,一直在思考新学期应该怎样上课的问题,尤其开学前几天,感觉困惑,上网了解有关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后,决定开校尝试着改变授课模式,目的在于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从而提高授课的效率。经过半学期的实践,结合上周去成都参加的新课程学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些粗浅的体会: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课堂只有两个判断标准: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高效课堂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本学期前两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和补充,最后由老师小结。结果是学生发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学生往往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教学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篇课文进入新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十多份问题单,几十个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每个问题时,先公布问题的提出者,这样,对提问者是一种鼓励,也能提高其他同学提问的兴趣。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后,每个小组可答问,也可补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只要一个同学回答了,课代表对整个小组都作记载,并把记载情况作为对学生课堂表现考核的依据。学生回答不够好,老师再做小结和补充。而在学生回答和补充的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和鼓励,以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努力,促成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让课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中进行。 

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①、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③、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一篇文章的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在文中找到与问题对应的信息,怎样组织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④、在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深刻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都要进行评价,语言或多或少,内容或简或繁。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老师对有创新意识的发言或见解较为深刻的发言,当给予很高的评价,带领同学用掌声鼓励一下,让学生品尝到创新思维的甜头。在学生发言不够深刻或创新意识不够强的时候,适时向深刻、创新方向进行引导,特别是在探究文章主题时或对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回答时,较为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目前,我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每节课评出一个答问最好的学生,感觉这种方法也利于引导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第四、转变备课思维方法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更应考虑怎样学,怎样进行课堂组织。考虑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等。

2、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我们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内容,关注时事,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3、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考虑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最后可能会有的结果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第五、 坚持教学反思

1. 要反思教学行为

重点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是否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应对偶发事件,把教学中的意外转变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 要反思教学效果

包括课堂效果与阶段教学效果。课堂效果的反思主要关注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总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阶段教学效果的反思更多地通过对阶段测试、作业练习以及日常观察等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师从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次通过巧设疑问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最后,在备课环节上,于备“教什么”的同时,多思考“怎么教”。当然,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实际,如针对我们一中学生基础不够好的情况,每篇课文教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最好不由学生归纳,那样既耗时,又不一定全面。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沿袭传统的做法,由老师来归纳传授给学生,并适时进行巩固,效果会更好些。

 

伍大方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人教版高一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音乐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谈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4.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学论文

5.关于语文课堂活力的释放的教学论文1500字

6.怎样提高礼仪修养

7.音乐教育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8.人教版高一英语课件

9.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10.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暑假接受新课程培训后,一直在思考新学期应该怎样上课的问题,尤其开学前几天,感觉困惑,上网了解有关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后,决定开校尝试着改变授课模式,目的在于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从而提高授课的效率。经过半学期的实践,结合上周去成都参加的新课程学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些粗浅的体会: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课堂只有两个判断标准: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高效课堂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本学期前两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和补充,最后由老师小结。结果是学生发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学生往往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教学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篇课文进入新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十多份问题单,几十个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每个问题时,先公布问题的提出者,这样,对提问者是一种鼓励,也能提高其他同学提问的兴趣。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后,每个小组可答问,也可补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只要一个同学回答了,课代表对整个小组都作记载,并把记载情况作为对学生课堂表现考核的依据。学生回答不够好,老师再做小结和补充。而在学生回答和补充的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和鼓励,以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努力,促成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让课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中进行。 

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①、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③、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一篇文章的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怎样在文中找到与问题对应的信息,怎样组织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④、在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深刻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都要进行评价,语言或多或少,内容或简或繁。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老师对有创新意识的发言或见解较为深刻的发言,当给予很高的评价,带领同学用掌声鼓励一下,让学生品尝到创新思维的甜头。在学生发言不够深刻或创新意识不够强的时候,适时向深刻、创新方向进行引导,特别是在探究文章主题时或对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回答时,较为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目前,我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每节课评出一个答问最好的学生,感觉这种方法也利于引导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第四、转变备课思维方法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更应考虑怎样学,怎样进行课堂组织。考虑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等。

2、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我们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内容,关注时事,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3、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考虑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最后可能会有的结果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第五、 坚持教学反思

1. 要反思教学行为

重点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是否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应对偶发事件,把教学中的意外转变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 要反思教学效果

包括课堂效果与阶段教学效果。课堂效果的反思主要关注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总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阶段教学效果的反思更多地通过对阶段测试、作业练习以及日常观察等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师从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次通过巧设疑问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最后,在备课环节上,于备“教什么”的同时,多思考“怎么教”。当然,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实际,如针对我们一中学生基础不够好的情况,每篇课文教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最好不由学生归纳,那样既耗时,又不一定全面。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沿袭传统的做法,由老师来归纳传授给学生,并适时进行巩固,效果会更好些。

 

伍大方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人教版高一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音乐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谈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4.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学论文

5.关于语文课堂活力的释放的教学论文1500字

6.怎样提高礼仪修养

7.音乐教育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8.人教版高一英语课件

9.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10.高一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