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采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形象而又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感受作者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师:听着这悠悠的京韵大鼓,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
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
1.正音识字(投影)
2.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投影)
3.知识卡片2出处简介(投影)
三、初读课文,感知吆喝的内容
1.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2.请生交流,明确:
--课文中的吆喝声多而且杂, 但作者却介绍得井井有条。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
--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3. 投影:
师:作者在《吆喝》一文中怀念的不仅仅是吆喝的内容,他还怀念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4.请生交流,明确: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
三、再读课文,品味吆喝的语言
师:文中对哪个行当的吆喝介绍的最多?(吃的)师:是呀,关于北京特色小吃介绍的最多。据说,老北京仅小吃就有六百多种,现在也还有一百多种。
1.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来品读吆喝的滋味。请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一句关于吃的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从语言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投影:
2.请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师小结: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写形、写色、写味儿、儿化音。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道风景--吆喝,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板书设计:
从早到晚
内容:吆喝声
一年四季
语言:生动、有地方特色。
情感:怀念往昔生活。
如焉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吆喝的阅读答案
1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