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了解抒情散文的表现特点,学习借鉴咏物抒情。 

  3.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

把握地下森林形象,领会作者情思,砥砺思想;领会咏物抒情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激励自我。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地下森林状态

问题:1.地下森林在哪里?为什么叫“地下森林”? 2.文题“地下森林断想”中“断想”什么意思?作者进行了怎样的“断想”?

提问、引导,明确:探寻(好奇)--揣想(深情)--不愿离去(震撼)

三、重点阅读,师生合作,感受地下森林成长艰辛

1、小声读课文3-12段,思考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深渊遭际,并概括它的特点。明确: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不幸却自信

2、默读13-19段,思考: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其成长过程、遭遇的不公及受到的帮助。

小结: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

四、朗读品味,感悟地下森林品格

1、播放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语段。

2、提问:为什么说地下森林的出现是“生命史上的奇迹”?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3、找出集中体现作者对地下森林深深情感的词,品味语句。

体会、探讨:(1)……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2)可是它却不……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3)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4)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5)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6)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7)……谢谢你的启迪。

提问:本文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

 4、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寄情感谈黄山松

观看黄山松图片(苍翠挺拔的黄山松、绝壁之上的黄山松、白雪覆压下的黄山松),想象其经历的生命历程,领会精神品格。结合我省民众传扬“黄山松精神”谈。

六、布置作业:以“读你,黄山松”为题写一小短文,用上“莫非”、“我明白”等词语。

 

章德明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地下森林断想阅读题答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7.九年级人教版《 雨说》教案

8.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