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板块学习目标】
本专题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祖国山川颂
【学习目标】
1.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2.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品悟语言,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2.理解文中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为什么还要写“人民” “文化”“语言”这些内容。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集腋成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名篇。诗人以怡然而闲适之笔,描画了一幅无比恬静幽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居生活图景。画面清新自然,令人神往:秋山经过新雨洗涤,苍翠清新:一轮明月升在天边,映照着松林;清泉哗哗在流淌。竹林中,少女洗衣归来,笑语声喧。莲荷纷动,小船在湖中轻悠划行……在这里,诗人把山村傍晚的寻常景物写得极富有生气,虽是傍晚的暮色,却毫无萧瑟孤寂的气氛。作者对美好的自然景色独具慧眼,一往情深,而且还一反常情,认为即使春芳消歇,也不要紧,秋意比春色更为迷人,同样使人留恋。
【课前预习】
1.易读错的字
堆垛( ) 汲()取 龙湫( ) 瞭( )望
2.易写错的字
遐思/闲暇 披覆/履行 斑斓/班师
萦回 丘壑 澄澈
3.应掌握的词语
蹒跚:
震耳欲聋:
云蒸霞蔚:
4.文学常识
颂 文体一种。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课文解读】
一、初读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二、再读品味
反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将自己的理解和鉴赏写出来。
【提示】可重点阅读文章3-5节、13节、23-25节、29节、31节和最后两节。
理解和鉴赏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写了哪些内容,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是怎样写的;在语言上有何特点;3。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活动探究
1.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2.在文章第9节,作者写道:“我爱祖国的文化。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捕捉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的优美图景,感触到其中的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诵,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请你选取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测评】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1.文中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请概括一下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
2.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3.试结合本文文体特征,以本节为例,简述本文语言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简述其象征意蕴。
小溪流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涯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则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了望故乡。
三、仿照文章第3、4节句式,以“中国文化”为话题,写两段文字。
【拓展阅读】
与宋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作者小传】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南朝梁时官至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免官,后奉封诏撰《通史》,未成而卒。所作诗文,多描绘山水景物,文辞清拔,格调隽永。时人仿效之,号"吴均体"。
[题解]本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秀丽的山水景物。文体骈散相间,笔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1]。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2],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5]。蝉则千转不穷[6],猨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7],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8],窥谷忘返。横柯上蔽[9],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明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吴朝请集》
【注释】
[1]富阳:今浙江富阳县。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两县相隔百余里,均在富春江边。[2]缥碧:青苍色。[3]互相轩邈:即互相比高比远。轩,高。邈,远。[4]泠泠:流水清脆声。[5]嘤嘤:鸟鸣声。[6]转:同"啭"。原指鸟婉转地啼鸣,此指蝉鸣。[7]鸢飞唳天者: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唳天,鱼跃于渊。"鸢,鹞鹰。戾,至。此喻在仕途上飞黄腾达追求功名的人。[8]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筹划。治理之意。[9]柯:树枝。
【阅读活动】
1. 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是写寒树,还是写高山?谈谈你的意见。
3.试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评价反思】
仝志远
[祖国土江山多娇(苏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8.歌颂祖国土地的诗歌
10.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