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颍上一中 罗会松
高考考你什么,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搞不明白,家长也不明了,甚至教师也犯糊涂。
其实,高考主要考你四个方面,姑且称之为“四维高考”。就是知识、心态、思维和技巧。
一考知识。知识是第一位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知识的积累、融会、运用,高考考场不会出现奇迹。
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多读、多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这首先就需要同学们除了学高三的课本外,还要腾出时间多翻翻高一高二的教材。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不断地学习、整理、反思中,我们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其次,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书必须读好,因为它是掌握方法的“起点”,形成能力的“原点”;同时,要博览群书,没有广泛的涉猎,,就没有开阔的视野,更没有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学习课内书的过程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总结;课外阅读是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另外,还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相融合。精读是基础,一些名段名篇必须读懂读透,最好是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化为己有,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泛读是拓展,面越宽,见识就越广。精读是求“深度”,泛读是讲“广度”。“深”“广”结合,语文的功底才扎实,语文能力才能形成。
注重材料的积累。杜甫曾经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陆游也指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他们二人告诉后人的写作真谛。也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中所讲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大家”在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地阅读,拥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能文思泉涌,提笔成文。所以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际交谈的聆听、影视欣赏的采撷、新闻信息的收集、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去广泛积累储存,从而使自己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科技、财经、文学等各门类的艺术中得到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学生语文基础差,运用能力弱,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从学习态度方面看,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在语文课堂上偷着作数理化习题。第二,追求时尚和享受,不愿意阅读经典名著,没有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第三,不重视积累,该背的背不会,该记的记不住,一问三不知。针对以上情况,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是关键,态度转变了,学生重视了,其余问题也迎刃而解。重视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语言积累,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等。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规律的积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锤炼语感就包括锤炼对语言规律的感觉。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
(二)除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反映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语文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不只是掌握语言文字。文化积累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阅读欣赏一些优秀的人文作品,感悟优秀的文化精神。生活积累也很重要。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语文高于生活,语文又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做生活观察、思考的有心人,生活积累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作文其实就是说话,只不过它是把想说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时口语的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多写多练。常言道:三天不说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写作也是一样,只做“嘴把式”是不行的,还需从不断地写作过程中去润色自己的语言,掌握写作的技巧。同学们可以从日记、周记做起,养成日日写、周周练的好习惯,并随时注意捕捉自己心灵的感悟与震颤,记录身边的人事。相信持之以恒定能练就“生花妙笔”。
“积累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它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习惯两个积累层次,尤其强调学生有意识培养学习习惯,增强自己学习语文的条件的学习。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积累,树立“积累学习”之风就是脚踏实地的一项工作,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常抓不懈。
语文知识贵在长期的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但是长期积累的知识若不进行适当的梳理就会杂乱无章以至于很多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精力。所以,语文老师教给学生树立知识的方法。语文复习更多的是在帮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因此,要强调学生对于复习的重视程度。让同学们就在老师的讲解外“结”好自己的知识网。比如说字音,基本上考对汉字常用字的认读,而且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又常错的字词为主,那么我们就要勤于查字典、勤于做笔录啦!而且顺带连字形、意思也看了,一举两得。其实字音、字形、成语的复习本来就可以三位一体的。 再比如说,高考时背诵已增加到5分,决不可以小视,有同学说背这么多还不知能考到多少,我不要那5分了,殊不知这5分不要,哪个5分又是我们可以百分百拿到的呢?其实背诵完全可以化整为零,利用你边角小料的时间搞掉它,既能拿分又不费力,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是了。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要教给学生怎样梳理知识,让他们重视梳理知识。
梳理之重要,乃是因为它是使积累真正转化成语文能力的手段,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 在没有交过毕业班的教师是很少思考知识梳理的问题,其实学生在不同阶段都需要梳理的帮助。大量的学习,重复的记忆使他们积蓄了许多东西,但光记背下来,并不代表就会应用这些知识了。如果记背的知识不加整理,使之系统化,那么我们的记忆库就会像一个杂乱的大仓库,当我们需要某件东西时,只知道我有这件东西,但却不知道具体放在哪儿,需要的时候还是拿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背了很多东西,看了很多书,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和方式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定期给学生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并能及时和所学课本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总结,梳理,那么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梳理之重要,乃是因为它是使积累真正转化成语文能力的手段,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
二考心态。信心、细心、衡心、慧心、决心是高考良好的心态,否则,知识再多也会影响发挥,甚至全盘皆输。
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其心理素质的检测。考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激烈的竞争,考试的焦虑当然是在所难免的。有一点,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有害,适度的焦虑不但无害,反而能集中考生的注意力,提高做题的效率。但过度的焦虑,以及由此引起的考试怯场,却使许多平时基础好、成绩优秀的考生在考试时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头晕脑涨,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结果成绩不理想,甚至名落孙山。有这几种现象需要克服。
1、"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2、"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3、"克拉克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此即为"克拉克现象"。
4、"心理饱和现象"。进入高三,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饱和现象"。
5、"阴影缠绕现象"对结果成败的过份关注,结果却让人失望。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是大考,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搓,长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种现象暂且称之为"阴影缠绕现象"。
那么,在考场里,在一个无助的环境中考生怎么通过自我调适出一种平和、轻松的心态呢?下面的五种方法可以帮助你。
平静心态法
一般来说,细心、耐心、自信心是考场中的最好心态。但考生在考试中能否持续保持这三种心态,关键又在于是否能平静,不紧张。这里介绍几种应急的自我调控方法。一是呼吸松弛法。考生进考场或考试中感到慌张时,自己会发现呼吸变得急促,这时考生可以把双脚与肩同宽,两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双目微闭,深呼吸三四次,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吸气与平时不同,是用腹部慢慢地吸气,气吸足后,稍微屏一屏,然后渐渐地把气吐出,并且在呼气或吸气时,要尽量做到绵长,缓慢,深沉。二是提肛法。即考生可以持续做紧缩肛门的运动,这对于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也是非常有效的。三是中断思维法。考试中,人一紧张就会胡思乱想,而使做题思路中断,产生慌张。这时,考生可以自己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暂停作答,闭合双眼,中断原来的思路,当自觉情况好转后,再迅速转入正常考试。
自我暗示法
暗示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调适法。它是指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以改善。考试中,考生在紧张时,心中便可以温和地默默对自己说:“我要冷静,要放松。”“我有信心有把握考出最好水平。”“我难,人家也难;我不会做,人家也不一定会做。”通过自我安慰暗示,调节好情绪,增强取胜的信心,形成乐观的心境,成为控制自己内心紧张的主人。另外,武汉铁路分局汉口铁中为使学生克服紧张心理,编写了一份“三字经”,考生也可以作为选择的暗示语言。现抄录如下,以供借鉴。
考期近,树信心,调状态,进佳境。
文具笔,清理好,准考证,莫忘了。
进考室,心充实,视高考,寻常事。
拿试卷,填名号,速浏览,定方案。
先做易,后做难,先解简,后解繁。
题审清,书写净,抢速度,要细心。
试题易,莫大意,我觉易,人皆易。
试题难,莫心烦,我觉难,大家难。
答题毕,细复审,要客观,宜冷静。
铃声响,出考场,不议题,不算账。
胜不骄,败不馁,忘成败,是大将。
饭吃好,觉睡香,待明日,打胜仗。
思维转移法
思维转移法指通过转移对象来调节身心变化。如出现怯场时,可暂停答卷,做些与答卷无关的活动,看看窗外高大的树木,望望蓝天白云,做做伸展运动或闭上眼睛默默地数数,还可以有意想象一些愉快、舒适的情景和状态,如平躺在林中草地上,小鸟在树枝上啾鸣,松鼠在身边跳跃,或者干脆倒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这些转移注意力的做法会使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优势兴奋中心,让原来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的优势兴奋产生抑制,使怯场得以解除。
解除疲劳法
考试时,由于考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书写量又较大,再加上心理的紧张,很容易造成过分的疲劳,从而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出现障碍,影响他们本来知识和能力的正常发挥。这就要考生不时地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摇摇手指关节,帮助自己维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如考生感到手指非常紧张,甚至影响握笔,写字时,就应先放下笔,活动活动手腕,手臂自然下垂,轻轻地摇几摇,或者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双手举至面部自上而下干洗脸五至六次,这样手就会放松许多。
集中注意法
不少考生在考试时,多种思维都会浮上心头,许多不如人意的后果会不时在眼前闪现,如担心时间少,害怕比别人相差太远,注意力老不能集中到答题上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生应该在平时多锻炼集中注意力。考场上遇到上述情况,可不要急于答题,而握住笔杆,两眼盯住前面的某个固定对象,如教室前黑板的边,墙壁上的一点。有意缩小视野,几分钟后再集中到要做的题目上来。这样会较快地集中思维,抑制慌乱,让心神安定下来。
三是思维。整个卷子的处理顺序、答题的步骤、语言的严密、考点的定位、程式和创新全在于思维,思维混乱知识再多、心态再好也不会出佳绩。以现代文阅读为例。
考查方式1: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思维误区:牵强附会;掺杂技巧;概括片面。
出错原因:(1)不能结合语境从整体上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不知从哪个角度去回答问题,以致从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作答导致错误。(3)材料没有看明白就盲目地答题。
纠正方法: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语句短小但含义丰富的语句,多与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有极大关系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语句。做题时要主要采取语境分析法和比喻点染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方便地得到答案。有的重要语句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考查方式2:请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思维误区:答题片面,盲目扩充,妄加揣测。
出错原因:(1)不明白解答此种类型试题的思路,这种类型的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2)不能抓住关键解答问题,而是随意扩充,盲目作答。(3)不了解不同的语句在文中不同位置的作用。
纠正方法:题干中要求“赏析”重要语句,答题时就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内容上。(1)联系本句的含义。(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例如:A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B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感情,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C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D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E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结构上。(1)位于文章的开头:A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余秋雨《都江堰》一文,第一段为:“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鲁迅的《祝福》一文,先写祥林嫂死了,然后追忆祥林嫂生前的事。C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为下文游荷塘做铺垫,并为下文抒发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感情奠定基调。D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例如杨朔《荔枝蜜》从“被蜜蜂蛰了一下,从小怕蜜蜂”到对蜜蜂“有好感”到“作者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蜜蜂”,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2)位于文章的中间: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C渲染烘托气氛。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3)位于文章末尾。A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B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C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D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考查方式3:分析作者说文中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
思维误区:东抄西摘,概括不全,总结失误。
出错原因:(1)不能整体阅读,迅速抓住表现文章主旨及作者主观情感的句子。(2)不能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和写作思路,体会语言表达思想的妙处。
纠正方法: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是指: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起收束、总结作用的收束句,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在句子内容上,能概括段落大意的中心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论点的主旨句、中心论点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寓意句。分析作者说文中重要语句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只从内容进行分析,不涉及艺术手法。分析时要注意三点:(1)留心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的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2)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3)关键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意和全篇中心理解把握。
考查方式4:解释文中语句的重要词语
思维误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照抄原文。
出错原因:(1)不能读懂文章材料,把握不住文章的要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2)不能结合上下语境及文章的主旨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纠正方法:解答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需借助有关词语知识,根据特定语境,对考查的词语加以揣摩、辨析。一般不涉及表现手法。具体说来,1.从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特定的临时义。2.确认相关语境的范围,分析相关语境的内容,揭示词语的含义。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辨析那些非代词类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了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总之,理解词语含义不要总停留在某个词上。要仔细把句子读完,根据全句的意思、邻近句子的含义甚至前后段落的段意确定语言环境,然后从这些语言环境中找出与词语相关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推知词语含义。
四是考技巧。如何审题,如何利用试卷上所给的条件,如何根据分数确定要点和字数,如何迎合阅卷心理,如何把握时间,如何排除干扰等等都牵涉到技巧问题。
1.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
为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高考时,每门一做完选择题就填答题卡。这时填答题卡心态较平静,不会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出现涂写错位的情况。
2.考前看资料转换思维
考前最好看看复习资料,并不是要记住什么知识点,而是让大脑提前进入状态
3.遇事都往好处想
考试前一天没睡好,但我一起床就对自己说“昨天睡得很好”,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天顺利挺过来了。
看大题时,先不想该怎么做,只是看它如何表述,甚至跟自己说“这题我会做”,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答题。
4.别看他人做题的速度
考第一门语文时,如果很紧张,试卷发下来都不敢看。于是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很平静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再睁开眼时心情好了许多。将试卷浏览了一遍,跟自己说了声“很简单”。
考场上不要左顾右盼,观察别人做题的进度,万一人家比自己快,会给自己压力。
到考场遇到认识的老师、同学,建议主动打个招呼。即使是不认识的老师,也可问候一声“老师好”,一般老师都会像老朋友似地回以微笑,这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5.高考作文从试卷中找灵感
考语文时,先看看作文题目和要求,再做前面的试题。因为试卷里会出现一些好句子和文章,也许会给写作文提示一点思路和灵感。
6.答题遇困难要镇静
考综合科目时给三科分配时间,时间一到就算没做完也要做下一科。
7.保持平常心
考弱项科目时,要有一颗平常心,反正是弱项,不会做很正常,一点也不慌,做一题是一题。 考强项科目时,要有一颗正常心,不要患得患失,定能发挥出好水平。
另外,建议做大型综合题适当慢些,争取一次做对,这种题目如发现错误,再去修改很耗时。
8.时间分配不要“头重脚轻”
考试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要“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题目争取一遍做对,不要寄很大希望于检查,因为时间不会很充裕。面对特别难的题,要勇于放弃。
9.看着眼熟的题更要留心
见到熟悉的题不要盲目高兴,高考一般不会出现原题,此时更要注意细小变化产生的重大差异。
10.不求每题都做但求做一题对一题
不一定把所有题做完,把能拿的分数全部拿到就是成功。
数学的大题按步骤给分,对不会做的题千万不要无所作为,一定要把知道的全写出来,哪怕只是解题思路,甚至一条辅助线都会得分。
11.薄弱环节放最后
高考时可带一些小零食。去年自己带了一块巧克力进场,感觉体力不支或心情烦躁时用以补充体力,缓解情绪。建议考生把薄弱环节放在最后,尽可能抓牢强项的分。
12.打草稿也排序
审题是高考中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大题的题目要在心中默读几篇,如果看不明白,可借助语文的语法分析法找出主、谓、宾,审清题目。审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些专业术语,有时一个词包含了很多引申意思。
建议打草稿也不要太随便,可以标出题号,按顺序打,以便检查。
13.弱项考题不放弃
弱项考题如一开始做不出,可在题前做下记号,检查时再思考,不到最后交卷不要放弃。
14.检查时别轻易改答案
提醒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没有绝对把握不要改答案。
15.要让自己睡好觉
高考期间能睡好觉更好,如果实在没睡好,进考场时,可适当准备一些提神的东西,如咖啡或茶。
16.做题先易后难是真理
做试卷先易后难是考场真理。不管哪一门,遇到不会做的题,跳过去,回头再想,要做到真正不影响考试时的情绪,尽量集中精力想眼前的题。
17.答题不要老看表
为更好地掌握答题时间,很多考生都会带表进考场。建议做试卷时,不要老看表,特别在遇到棘手的题目时,看表会给自己制造紧张情绪。一般监考老师会在考试结束前一刻钟提醒考生,所以没必要太在乎时间。
18.少注意监考老师
有些同学因为紧张,可能会有意无意看看监考老师。建议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好的考生,进考场后最好不要看监考老师,否则多看几眼,很容易让老师怀疑你想作弊,总会注意你,这对考生心理可能会产生影响。
19.吃穿用尽量不出新
有些同学可能想在考试当天使用新文具、穿新衣服等,建议考试当天的吃穿用尽量不要出新。文具用平时用顺手的,吃穿也和平时差不多,这样才可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高考。
20.懂得放弃
高考试题分为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属于自己的,一分也不能丢;跳一跳能够着的,多得分;不是自己的题,放在最后,不留空白,对错由他。
养之有素,方能出奇制胜。
作者邮箱: yslhsls@163.com
[高考四维--高考语文高分秘笈(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高考语文复习整合成语专题
8.高考语文复习测试题
9.高考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