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3)积累有关谚语。
(4)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学生写“云”字的繁体“雲”。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板书文题)
二.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 共10个)
峰峦 预兆 轻盈 匀称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千姿万态 变化无常
2、结合课文解词以上十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明确:“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1)默读课文,把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方法及局限性。
(2)其中,第二部分又可以怎么分?
(可以分为二部分,一、(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二、(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3、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学生边默读边填写,教师明确)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议论探究: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云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其他示例:(1)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2)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3)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
(4)Hello,大家好。我常常是扁球状,排列很匀称,我中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如果你远远地看我,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大家猜一猜我是谁?(高积云)
(5)我常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出现,有时我成一种美丽的光圈,里层是红色,外层是紫色,我常常是大风雨 的征兆。人们也常常议论我说什么:“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你们可知道我是谁?(晕)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在“各种云”的介绍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云,而且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
二 、品味欣赏: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关系展开说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品味语言:
本文文字优美,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
例句:(1)我喜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个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2)我喜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3)我喜欢“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
(4)我喜欢“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它运用拟人手法,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
(5)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3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
(1)打比方。
例: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2)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3)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4、说明语言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体会下列句子用语的准确性。
“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中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
(“往往”、“常常”都是对薄云和厚云带来的天气情况出现的几率的限制,既说明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又不排除有时会出现特殊的例外,这样说明更准确。)
(2)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相照应,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2)三 、总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3)四 、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讨论并交流。
(1)棉花云,雨快临(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 天低有雨,天高旱(5)日落乌云起,半夜听雨声(6)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7)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8)早风雨,夜风晴 (9)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里少欢喜
(10)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雨射,南闪闪三夜(11)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五、板书设计:
(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 形态
色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李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