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董文玉
教学目标: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大树一生的命运,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描写与记叙为主,少有议论,语言生动,老练,简洁。鉴于以上这些特点,教学本文时,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积累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并学会正确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 1)揣摩、品味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及细节描写,培养语感 2)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感知那树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揣摩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写作的用意。教法:
1)朗读感悟法: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通过设置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品,品中悟。
2)启发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重在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散文阅读法:教学中,结合本文的内容及特点,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4)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张晓风的〈行道树〉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那树》-----导学案 董文玉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征服大自然,我们一直相信人定胜天.于是,盲目的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我们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请学生举例说一说,我们受到那些惩罚:
沙尘暴、干旱缺水、酸雨、温室效应、森林消失洪涝灾害……
连街头的那棵老树也不能幸免,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情境设置,深情导入。
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运用了影音文件《生如胡杨》。这个情境的设置,主要是借助〈生如胡杨〉的激情朗读,让学生内心受到深深的感染,受到深深的震撼,然后老师通过深情导入,激发学生对那树可贵精神的赞叹……同学们,相信,此时大家的内心一定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定对这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充溢着无比的敬意与赞叹!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那棵大树,它的“绿着生,绿着死”的可贵精神,一样地撼人心魄!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声朗读本文的课题--那树啊!(二)多角度朗读,整体感知。
这部分,我具体分为四个小环节:
第一个环节:紧承着导语,在学生还沉浸在对树的赞美之情时,适时地抛出问题:
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并用类似的感情朗读出来,学生朗读交流评点时,用“那是一棵 的树”这个句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二个环节:这部分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再用痛苦的语气朗读课题--那树哟,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无奈的句子,用类似的情感朗读出来,同时在交流评点时,用“我感受到了那树此时内心的 ”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体会。 第三个环节:学生从文中找出人类对那树愚妄无知的句子,朗读交流时用“人类啊,你们 ”的句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学生分组探究本文
1.形象分析组:从不同的角度,用“那是一颗的树”这个句式说话,概括“那树”的形象。
2.情感交流组:用“文章中……让我感到”这个句式说话,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3.特色品味组:从文章中选择典型的语句和段落品析,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
4.模拟实践组:了解社会,收集有关资料,谈感受,做关爱自然,关爱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5.小品表演组:模拟法庭,表演法官对“那树”申诉的裁决。三、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第一小组:形象分析组可能从下面几个角度概括“那树”的形象:
(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6)从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7)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
由此归纳总结:
A.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自身象生铁铸就。
B.大树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中:它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旧、荒凉的景象。 C.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蒙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在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D.大树的本性: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中,即便如此,大树仍然奉献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E.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由此总结文章的大意: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苦,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深重感慨。 在这三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三个不同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评点,因为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但它如果处于一种静态,只能是许多符号的堆砌,只有通过朗读,通过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文本的思想性、艺术性才能飞扬起来。学生在朗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这样的朗读,有助于对作品的主旨的进一步探究与理解。于是就水到渠成地进入到这个版块的第四个环节)
第四环节,在多角度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探究,(读者理论认为文本意义的读解没有终极的,圆满的结论,这就说明文本的意义既有确定的一面,又有不确定的一面。本文的主旨是多义性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感悟时可能会只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是环保的问题,教师此时既要肯定学生的阅读心得,又要为学生的理解创设更多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从敬畏生命,关爱自然,人类的奉献,都市文明的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和谐,科学的发展观等方面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创造性地阅读。(三)揣摩品味关键词句:
这个教学具体设置了两个教学环节:
一是品味关键词句,这个环节,学生自由朗读,畅所欲言,以“我对 印象最第二小组:情感交流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这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是…… (2)读了这篇文章,我最忧虑的是……
(3)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 (4)我最为感动的是……
(5)我认为最为神奇的是…… (6)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
(7)我最为遗憾的是…… (8)我最为愤慨的是……
探究本文作者讲述那树的故事的目的是: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如下。
(1)我认为主旨是“爱护自然”。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大自然为人类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就应当善待它爱护它,与它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2)我认为本文意在“善待生命”。树是有生命,它有自己的人格。任何生命的死亡,都是令人痛心的,我们要尊重任何生命存在的形式,善待生命,善待它们,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3)我认为本文意在“反思文化”。“那树”的命运寓意深刻。“树”经历由盛至衰的过程,最终被人无情地砍伐,这就象征着曾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文明的进程中,由于不适应社会需求而逐步淘汰的过程,作者借这棵可怜的大树让我们作出思考.该如何在快节奏的今天正确理性地对待我们文化的精髓呢?
第三小组:特色品味组
(1)生动老练简练的语言。
(2)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
(3)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布置作业
设置了两个不同的写作情境,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涵,二是针对学生中阅读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了拓展写作,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五、反思:
(4)富有奇幻色彩的情节:注重文章中奇幻的情节的作用点拨,比如蚂蚁王国的故事。
(5)写景状物生动活泼。
第四小组:展示社会上因为不注意保护环境、不注意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故事、新闻、图片等,要求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对人们发出呼吁。写出公益广告词或者宣传标语等。预备资料:
(1)护天护地护花护草护环境,爱山爱水爱林爱鸟爱家园。
(2)保护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
(3)让绿色走进家园,使生命远离污染。
(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绿色深呼吸,阳光好滋味。
(6)学校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7)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8)我们不可能留住时间的脚步,但我们可以保存时间留下的东西。
第五小组:小品表演组:模拟法庭上的审判。学生自导自演,要求以保护环境为话题设计一场法庭上的审判。
董文玉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2.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案
4.九年级人教版《 雨说》教案
10.九年级下册变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