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高级中学与重庆一中高一语文学科
为了深化本校的语文教学教研,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为了充分地利用重庆一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高一语文组在本校教科室的引领下,将借助网络平台,展开与重庆一中高一语文教师之间的网络视频集体备课,现将大致的方案设计如下:
一、 会场简介
1、 时间:2010年11月8日上午
2、 地点:主会场--重庆一中
分会场--秀山高级中学
3、 参与者:重庆一中、秀山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教师
4、 主持人:薛宗平(秀山高级中学)
5、 主备人:周 鹏(重庆一中)
彭洪明(秀山高级中学)
二、 具体程序安排:
1、 主备人介绍双方参与人员。
2、 秀山高级中学主备人彭洪明老师将本年级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备课方案展示并口述。
(1) 展示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目标。
(2) 展示课程教学评价。
(3) 展示文学作品阅读考纲。
(4) 展示《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电子文档教案。
3、 重庆一中的所有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4、 重庆一中周鹏老师总结修改意见。
5、 秀山高级中学老师就《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向重庆一中老师请教。
6、 主持人薛宗平老师作总结。
2010年11月5日
渝秀两校联合网络备课活动
主备人:彭洪明 副备人:童健 薛宗平 熊振旭
第一部分
新课程备课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附:课堂教学的评价:对知识结构的评判与按知识结构教学。
二、新课程目标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三、文学作品阅读考纲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
《记念刘和珍君》课前准备
一、备学生:全年级将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结构分类归纳,并由副备人整理,以任课教师所在班级为单位上交主备人,然后展开有效备课。
二、备教材:将课本后“研讨”与“练习”融入具体教学环节中。
三、备教法: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与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文考纲。
第三部分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感知内容,领会中心。
2、局部探讨:体会语句含义,学习写人叙事技巧,交流多种表达运用的技巧与效果。
3、反复诵读:学习作者刚正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情景导入(略)
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能力
作家、作品及基础知识。
二、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
1、解题: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
2、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作者还记念了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记念他们?目的是什么?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①课文七节中哪几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②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第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
④学生分层概括,教师归纳。
三、分析鉴赏能力
1、鉴赏构思技巧
①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先后展开,可否?
②把四、五节合在一起写是否可以?为什么?
③为什么详写府门喋血?
2、鉴赏人物形象
课文记叙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四、思考领悟能力
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群较多,思考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应用创新能力
设想:如果刘和珍君作为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你为她设计什么样的颁奖词?
课堂小结(略)
作业设计
思 考:
1、作者为何先写写作缘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理清第六、七节关于惨案意义的思路。
板书设计:
思路 情感
(一)悼念
痛斥
(二)唤醒
(三)追述生平
(四)概况
(五)细节
(六)劝诫(否定)
(七)激励(肯定)
第二课时
导语设计(略)
文本解读
一、理解分析能力
合作探究课本后的“研讨与练习”三。
二、鉴赏评价能力
1、分析鉴赏构思技巧
①作者为何先写写作缘由?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②第六、七节能否颠倒?为什么?
③思考交流“研讨与练习”一。
2、评价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
三、拓展创新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同学们,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社会,关切民族命运的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时代的精神,表达对社会、人生、国家的思考。
材料:中国西安留法学生李恒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宁愿自己多受一些委屈,也不愿祖国受一点点委屈” 。
请让学生对照本文及李恒的演讲,以“国家和责任”为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小结(略)
作业设计
以“国家和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1、如果你备课时,这篇文章你设计一道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问题?
2、课时设计中第一学时“五、应用创新能力”,第二学学时“作业设计” 都突出了应用与创新的设计思想,请问你们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3、中学生大都对鲁迅的作品有一种时代的隔阂,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4、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贯穿于课堂之中?你们在教学中是如何落实情感目标?
5、关于鲁迅“民族魂”怎样才能深刻讲解,并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6、困惑: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兴趣。
7、鲁迅作品有深刻的思想性,很多地方深奥难懂。针对这种情况,怎样在普通班、慢班实施教学?课后练习是否也如重点班、尖子班一样要求?
彭洪明
[《纪念刘和珍君》网络视频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关文章:
2.生物集体备课总结
3.集体备课教案
4.集体备课话动总结
9.赤壁赋教案集体备课
10.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