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习掌握表达方式、语言等与文体的关系
2、 理解并初步掌握作文中的文体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
1、 结合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 通过2009年部分省市中、高考的作文题的审题训练,把握文体特点
3、 课时安排:1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判断不同的表达方式:
叙述句:现在是星期一上午第三节课。
说明句:方老师的眼镜足足有1300多度。
抒情句:他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希金斯,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议论句:我母亲不是一个伟人,却是一位慈母。她选择了将为之奋斗终身的务农事业,并以实际行动默默奉献着。
外貌描写句:他撑着把旧式黑雨伞,单薄的身子在风的顽皮下显示了出来,他的衬衫,脏脏的,旧旧的,裤子也显得格外邋遢,走路就像快要腰折的老槐树。
归纳: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 写法指导、
1、 文体与表达方式有关
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基本上属于什么文体。
①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叙述的作用是: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②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③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④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⑤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说明的作用是: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2、 文体与选题选材有关
2009年中考作文题
上海市 《在学海中游泳》
浙江嘉兴市 《不走寻常路》
江苏泰州市 《懂得责任》
四川泸州市 《……是美丽的》
湖北恩施州 《需要奋斗是幸福的》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北京卷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天津卷 我说九零后 江苏卷 品味时尚 安徽卷 弯道超越 福建卷 这也是一种……
3、 文体与篇章结构有关
(1)文章开头对文体有一定影响
①心态成就命运。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不能操纵命运,但你可以调整心态。有这样一个盲人……
②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2)文体对行文结构有要求
①《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观点,文章就叙述了学游泳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 ?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的记叙,用来说明“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是十分一致的。
②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4、 文体与语言有关
三、 课堂演练
本次半期考作文《命运与……》
四、 课外实践
以《弯道超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方崇宇
[作文中的文体把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相关文章:
6.教案中的活动
10.人教版找次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