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90分钟)
学习者分析:农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底子相对弱,经过《在山的那边》、《童趣》的学习,了解到孩子们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总是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不利于学习的,因此重在培养学生“说”和“思”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2. 在阅读学习中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3.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热情激励学生发言。
2. 鉴赏作者在课文中由事推理的写作方法,以及由此让我们体验的美。
三、知识与技能
1. 依据记叙文六要素条理清楚的复述课文。
2. 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研讨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2. 难点:多角度研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教学资源 课件、示意图、板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在此之前先安排了《在山的那边》、《童趣》的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两个孩子,他们是谁?有什么特点?他们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学生回答后订正)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会了解到另外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孩子,他是谁呢?(课件出示课题)
教学活动2
2. 预习板块
1) 出示预习要求
①阅读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
②阅读课文,查找生字、生词。
③整体感知课文:(课件出示)
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文中所讲的故事。
用示意图标示出“我”遇险的情况。
2) 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查字典、做标注。
3).交流与总结板块
①要求学生口述:简要介绍作者
②字词正音、释义(略,课件显示)
③要求学生口述:
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文中所讲的故事。
④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活动3
3. 课文主题研讨板块
1)“我”经历了这件事后感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学生可能说出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也有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课文题目的意思,分为下列几个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在人生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口述,引导学生总结人生经验。)
教学活动4
4. 探究人物板块
提问: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跟“我”是什么关系?请你试着评论这些人物。
提示:父亲、母亲、朋友杰利、其他四个孩子、“我”
参考问题:父亲为什么不把孩子直接抱下来?他怎样教孩子脱险?
你是如何看待文中这位父亲教子的方法的?
你认为母亲的教育方法好吗?
杰利算是真正的朋友吗?请你找出文中关于他的表现,具体分析。
从文中“我”的表现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教学活动5
5.品味课文板块
1)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用了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找出语句,朗读并指出属于什么描写,说出其中用的好的词语并分析。 )
2)模仿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写话。(要求口述)
教学活动6
6.归纳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这个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作业:(课件出示)学习语文要注意积累,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括号里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1)时隔 ( ) 年,( ) 。
2)我一直牢记着( )叫我不要 ( ) 的训诫。
3)我小心翼翼地 ( ) 。
4)( ) 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附板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事件:写“我”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母亲
事件的起因:(原文)“当时和我……新的花样来玩。”
经过:“我”遇险
结果:“我”脱险
感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变小了,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
张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