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生在高考文言翻译中胡乱意译的问题(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4-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扶风县法门高中  李全亮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型是让考生翻译两个文言语段,一般都不长,但选择的都是难点比较集中的语句,以便合理分配阅卷的分数,考查考生的文言阅读翻译能力。每段分值5分。每年考生总是在这个题上失分严重。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考生不是按要求直译而是按自己的猜想意译。很多考生只能答个基本意义,且,句意不通顺的很多。就是意思对,也只能得一个基本分2分。而在考前的复习中已经有明确要求,即要“直译”且做到“信、达、雅”三字要求。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意译的?我认为直接原因是,考生不理解得分点上的某个或某些词语、句式等,只能胡乱猜想其大意,而猜想的这个意义又不能和其他的自己可以理解的字词协调理解,只能改变能够理解的字词意义,以便适应不理解的词的猜想的意思,而导致整个句子意译。如“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恩厚,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一句,由于不理解“让”字,把“亨信让之曰”译为“亨信对他们诚恳的说”由于不理解“让”字为 “责备”意,连句式都改变了。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考生意译的错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广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生文言基础差,导致语境感也差,从而理解错误解答错误,一句话中有两个以上实词不理解,这句话可能就没有办法理解了,更不可能有正确的语境感;一个文言虚词不理解,就可能把意思译错;一个文言句式看不出来就可能把句子的基本结构译错,所以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等文言知识是解决学生笼统意译的最基本的条件。《大纲》所要求积累的120个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多种文言特殊句式应该不打折扣的完成。中、差生在这个方面做的严重不够自然问题就多。

2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对于中、差生来说,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也欠缺,由于对文言中的官名、地名、人名和习惯性文化字词等积累不够,文中出现后必然不知其为何事何物,自然以自己的浅见予以猜测,也可能导致意译。例如“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中的“忧”字,特指父母的丧事。中国古代四五千年,文化常识极为丰富,每朝每代也多有不同,学生平日不重视积累,考试遇到时必胡乱的翻译。当然首要重视课本上的积累,同时也要在平日的考试及复习中对大量的史传类文体中的文化常识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化熟悉必然会降低理解翻译的难度,提升翻译的正确率。

3 学会依据语境和语法推断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解决意译问题的关键一步。

文言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总有我们积累不到的地方,且命题者也绝不会出你一定能解答的知识。因而总有你解答不了的字词句知识。

鉴于此,必须训练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的推断能力。这样才能取得一把钥匙开百把琐的效果。所以这里的工作要做深做透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首先文言字词句的推断主要依据是语境和语法。语境是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主要靠前面的积累解决问题,积累解决的越扎实,越便于对文言语境的把握。语法,即是汉语的语言规律,扎实的掌握有利于结合语境推断语意及用法。例如“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一句中,“次”怎么解释呢?从语法看,“次”担任谓语,前有主语,后有补语,又在“出”之后,必然要译为动词;再从语境看,前面针对“父母诸弟”而言,后面是“外”,即“外面”,两方面结合起来,只能把“次”译为“住宿”“驻扎”等。

古代、现代汉语之间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学生要有扎实的现代汉语词语、短语和句法知识也重要。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文言中的一词多意、通假字、偏意词、活用词、句式等方面的现象的推断训练。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 扎实掌握每一现象的推断要领,比如一词多意,通假,偏意,活用等主要借助语境和语法。特别是活用词意的理解更是离不开语境、语法知识。例如“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诸兄友之,皆拜其父母,衮独步拜”中的“友”字,由名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之”这个宾语以及语境,可以推断为“以……为友”至于文言句式,抓住标志是识别句式的关键。

② 训练应从课本知识的积累式推断到陌生的文言语境中的字词句推断,即按照循序渐近的原则,由熟到生,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的训练。

③ 坚持饱和训练,特别是在陌生语境下的训练。如果仅仅是黑板演示或少量介绍方法性训练,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般到这种情况下,反复演练才能成为真正的能力。同时要将这种专项训练渗透到日常的文言阅读中去,让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运用的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容易意译,大多数情况是能力训练不够饱和,即训练不到位造成的。

4 考场翻译,不要急于做题,而要做到对一句话逐字理解,对不理解的予以推断理解,对某些词语可以做多方面理解,即给词语多组几个现代汉语词,选出符合语境的一个词。例如“故议者方晋二陆”中的“方”,可以找出相关的词语有“比方”“比做”“方正”“正在”“正派”等词语,结合语境选出“比做”意。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字词,本句语境难于理解,应将所译句子从文中找出。结合句前句后的语境,扩大范围予以理解。

当理解疏通无误后,按现代汉语的习惯直译性的整合下来。并将省略的补出,做到“信”“达”“雅”,记住要做到“信”也就是不能改变原文意义,要忠实于原文。添字或漏字都有可能改变原文意义。 

5 反观文言翻译的规范性潜要求,看是否合乎答题要求。

翻译标准是“信”“达”“雅”,译完后要自读一便,力求句意正确,意思明白通畅,文采妥当,更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和语法规范。不能出现句子不通顺,意义费解,语法错误等现象。特别要关照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字词,因为它最有可能是得分点。如有不妥,要及时修改,做到万无一失。

以上是从本人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不妥的地方,欢迎语文界同仁指导。

 

李全亮

[解决学生在高考文言翻译中胡乱意译的问题(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文言文意译翻译技巧

2.河中石兽文言文翻译

3.向敏中受命文言文翻译

4.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教案

5.高考文言文翻译答题要领

6.文言文言简意赅翻译技巧

7.于园翻译文言文翻译

8.黠猱文言文翻译

9.离骚的文言文翻译

10.《文徵明习字》文言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