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

发布时间:2016-7-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广西都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韦永庆

一、导入新课

古代周厉王钳住万民之口,自己捂紧耳朵,老百姓“道路以目”,这是周厉王用“套子”把老百姓“套”住了。

今天也有一些人思想不解放,作茧自缚,自己套住自己,以诗为证: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不接受新事物。诗人希望这些人解放思想,别老捧着那老黄历不放。这是中国的“套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外国的“套子”是啥样的,请大家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略,因初中已介绍过)

背景:这篇小说写作于19世纪末(即1898年)的俄国,当时俄国正处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统治者逮捕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三、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先来看看这篇小说的题目,是个什么结构的短语?  (偏正)中心词是什么?  (人)

那么,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别里科夫)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现在大家说说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在以往,人们分析这部作品时,往往忽视“套子”而偏重于人物,即分析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可是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这部作品主要价值在于写出“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没有“套子”就没有别里科夫,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对“套子”的印证。

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二:

四、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2、不被高考的“套子”套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立志成为一名既遵纪守法,又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的青年。

五、教授新课

(一)学习1-4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l、别里科夫到底被什么套子套住了呢?

(1)生活套子(晴天撑雨伞、塞耳朵、坐车……)

(2)思想套子(政府告示、维护旧法令、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2、别里科夫的这一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别里科夫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在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的,是自身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是教育的因素还是性格的悲剧?  (分组讨论,进行抢答,分数多的组可获得奖品)

(二)学习5-倒数第3段,然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l、小说里说到别里科夫跟华连卡结婚吗?  (没有)为什么不能结婚?  (因为别里科夫死了)为何而死?  (因为华连卡姐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乱套”而气死)

2、如果别里科夫不死,他会与华连卡结婚吗?  (会或者不会,能自圆其说即可)为什么?  (会,别里科夫可能用套子套住华连卡,进一步讨论:会套得住吗?不会,性格不和,一个代表新的先进的事物,一个是代表腐朽落后的事物……)

3、如果别里科夫能够结婚,他的婚后生活会怎样的?婚姻是否会改变他的性格?  (华连卡来自俄国南方的乌克兰,那里气候宜人,阳光灿烂,那里的人性格豪爽,快乐活泼,小说中这样形容:她简直就像蜜饯水果,活泼极了,很爱热闹,老是唱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扬声大笑,是新生事物的代表,别里科夫是旧事物的代表,他的婚后生活不会幸福,即使他用婚姻这一套子套华连卡,但华连卡终将匣坏这个落后、反动的套子。总而言之,新事物最终战胜旧事物,别里科夫最终会失败,会走上死路一条。)

板书:

六、拓宽扩展

1、从以上讨论中得出一个结论:落后的“套子”会把人套死,同时落后的“套子,终将会像被套死的人一样永远消亡,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 (有)这些套子把我们套死了吗?  (没有)为什么?  (因为这是合理的套子)

2、应试教育是否把你“套”住了呢?老师布置作业是否是应试教育的套子?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布署的作业?有些同学认为老师布署作业是“套”子,其中有一位同学把老师布署的作业描写得比别里科夫的套子更形象,他模仿苏轼的水调歌头写道:

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

不知北京时间,今夕是几点。

我欲上床睡去,又恐明日挨训,恶语似毒箭。

无限凄凉情,真想离人间。

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

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

爹是望子成龙,娘是盼女成凤,此事古难全。

但愿天开颜,从此无作业。

3、现实生活中没有“套子”行吗?你是如何理解“套子”的现实意义的呢?

(明确:不行。人一生下来,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套子”之中,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必然产生“套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倘若社会没有“套子”,天下的人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一切乱套,社会混乱不堪,局面不可思议,不可收拾。)

七、小结

归根结底,《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除了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外,还有极为重要的认识意义。契诃夫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的主体性问题。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而言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所以要求同学们要立志做一个既遵纪守法,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青年。

八、布置作业

以“套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受文体,字数等“套子”的限制。

附:教后反思

1、教法上有所创新:

抛开传统的小说教学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法,本课采用分析造成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环境,即所谓“套子”,这就是分析环境法。

2、注意教与学的互动:

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问题的设计,既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课后思考题的同时解决。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让学生抛开一切思想包袱,不受高考、作业等应试教育的“套子”的束缚,深入理解“套子”的现实意义,立志成为一个既遵纪守法,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的青年。

4、不足之处: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相脱节。 

韦永庆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相关文章:

1.装在套子里的人论文

2.高二上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语课件

4.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5.在岁月里,做一个懂得的人

6.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8.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9.人教版高一英语教学课件

10.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