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5-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张继勇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自主学习篇--自主,新课标理念的精髓  

基础积累

【识字记音】

① 曲肱(    )   ②恶乎(    )    ③臧武仲(    )   

④ 忿(    )     ⑤绰(    )      ⑥谄 (   )

答案  ①gōng  ②wū  ③zāng  ④fèn  ⑤chuò ⑥chǎn

【解释实词】

①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 以告者过也:            

③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④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答案  ①顺从  ②犯错误  ③安居,引申为“接受”  ④离

【通假举要】

① 富而可求也:               

②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③ 若藏武仲之知:                

答案  ①“而”通“如”,如果  ②“要”通“约”,贫困  ③“知”通“智”,聪明  

【一词多义】 

(一)实词       

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敢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杳无音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答案  诚实/真的,确实/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            

答案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古今异义】                                              

①造次必于是 

古义:                               

今义:                               

②子路问成人    

古义:                               

今义:                               

答案  ①造次,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于是,古义: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今义:连词,表后一事承接前一事。②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人发育成熟,也用来指成年的人。                              

【文言句式】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君子义以为上。                            

(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4)以告者过也!                               

答案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介宾短语后置句  (4)省略句

 

合作探究篇--合作,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  

重点剖析

 

【中心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重要语句】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赏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约云彩。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美。

2.见义不为,无勇也。    

赏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面对救死扶伤和见义勇为的事情,任何一位有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这种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让我们看到: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正义的灵魂所在。和平年代,谁是真正的英雄?见义勇为者当之无愧,他们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是平安建设的中流砥柱,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

【艺术特色】

1.比喻说理,形象生动。选文第三则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将不义之富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了孔子对不义的富贵的唾弃,对道义的重视和追求。

2.对比说理,观点鲜明突出。选文第1则,孔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说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富贵的追求,必须以合乎道义为前提。选文第3则以贫寒生活为乐,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对比,突出了安贫乐道的思想主张。选文第8则,通过“有勇”和“无义”的对比阐明了“君子义以为上”的道理。 

3.运用修辞,使得语句更具表现力。如第5则就使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从各个方面说明了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应该具有的品德。

 

点拨迁移

课文内容 ※点拨※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发散迁移 ※思考※

五七、五八年初次赚到很多钱,人生是否有钱便真的会快乐?那时候开始感到迷惘,觉得不一定。后来终于相通了,事业上应该多赚钱,有机会便用钱,这样一生赚钱才有意义。

但慢慢地,你想通了,以这样的勤力,肯去求知,肯常常去想创新的意念,悭俭自己,对人慷慨。交朋友,有义气、又肯帮人。自己做得到的,尽力去做。如果从这条路走,迟早一定有某一程度的成就,应该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贪心,更不会贪得无厌。

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亦必不能长久,如俗语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李嘉诚 1.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李嘉诚这段话的理解。

《易经》系辞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2.谈谈《易经》这句话中义和仁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局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2.义相当于形式,仁相当于内容,那么仁是内容,义是形式,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仁在孔子里头是最高的道德理念。仁,爱人,仁是一种爱的情感,最高的道德。但是这种最高的道德,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你要不通过做事情,不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某种途径来实现这个道德,那你是不义的。所以义,它是一种实现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

训练落实篇--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如不可求,从(顺从)吾所好(hào)

B.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C.视思明……事思敬(恭敬),疑思问,忿(fèn)思难(nán,难以控制),见得思义

D.闻义不能徙(xǐ,迁移,改变),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忧虑,担心)也

答案:C

解析:“敬”,谨慎。“难”,读nàn,祸患、后患。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若臧武仲之知

B.闻义不能徙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富而可求也   

答案:B

解析:A项“知”通“智”,C项“要”通“约”,D项“而”通 “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B.饭疏食饮水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D.非其鬼而祭之

答案:B

解析:“饭”,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饭”,可译为“吃”。  

4.名句默写

①                   ,见危授命。

②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

③                ,小人喻于利。

答案  ①见利思义  ②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③君子喻于义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译文:                                                                      

答案: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                                                                      

答案: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答案: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答案: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2-6题。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擢第,授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奇其才,尝谓之曰:“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

上元初,累补监察御史。属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众军西讨,频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则天降书劳曰:“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

明年,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又以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万岁登封元年,转左肃政御史大夫,仍并依旧知政事。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岁,兼检校右肃政御史大夫,仍知左肃政台事,又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神功元年,拜纳言,累封谯县子。寻诏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突厥入寇,复令检校并州长史,仍充天兵军大总管。是岁九月卒,赠凉州都督,谥曰贞。

初,狄仁杰未入相时,师德尝荐之,及为宰相,不知师德荐已,数排师德,令充外使。则天尝出师德旧表示之,仁杰大惭,谓人曰:“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子台辅之器               器:人才

B. 特假朝散大夫               假:凭借

C. 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       寇:侵犯

D. 仍知左肃政台事             知:主持

答案:B

解析:假,授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扬州长史卢承业奇其才

  ②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①属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①勤劳之诚,久而弥著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①又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答案:C

解析:A项,①代词,他的;②代词,我的。B项,①连词,用来;②介词,把。C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项,①介词,和;②连词,和。

4.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娄师德“忠勤”和“宽厚”的一组是

A.①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    

②不知师德荐已,数排师德

B.①师德抗表请为猛士              

②吾为娄公所含如此

C.①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      

②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州员外司马

D.①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②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

答案:B

解析:A项①是说卢承业非常赏识娄师德,而非“忠勤”;C项②是说娄师德战败遭贬,不是“宽厚”;D项①是武则天对娄师德的要求,也非他“忠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师德弱冠之时就考取进士,扬州长史卢承业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台辅之器,不愿以官属常礼对待他。

B.娄师德在吐蕃犯塞时上表直言请为猛士,从军西征,屡立战功,先后得到了高宗的提拔重用和武则天的嘉奖。

C.娄师德虽然在证圣元年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伐吐蕃时因失败遭贬,但后来依然屡受朝廷重用,直至终年。

D.娄师德器量宽厚,以德报怨,虽然多次遭到狄仁杰的排挤,但他仍然极力推荐狄仁杰做宰相,很受有识之士推重。

答案:D

解析:狄仁杰做了宰相后因不知娄师德曾经推荐过他却多次排挤娄师德,而不是娄师德先受排挤后推荐狄仁杰做宰相。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

译文:                                                                          

                                               

(2)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

译文:                                                                          

                                               

答案:(1)这是朕把要害地区委托给你,把军队大权交付给你的原因。

(2)我被娄公如此宽容,这才知道我比娄公差得太远了。

参考译文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授任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赏识他的才能,曾对他说:“你是做宰相的人才,我要把子孙托付给你,怎么能用对待属吏的一般礼节来对待你呢?”

上元初年,娄师德几次补任监察御史。正赶上吐蕃侵犯边塞,朝廷招募勇士前去讨伐,娄师德上表直言请求充当勇士。高宗大喜,特地授予他朝散大夫,从军西征,他屡立战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主持营田事。武则天下旨慰劳他说:“你平素满腔忠勤,又精通武略,这是朕把要害地区委托给你,把军队大权交付给你的原因。自从你受命守备北疆,总管军队事务,往返灵、夏之间,检校屯田,收获很多,京都粮仓很快丰足。省去了和籴的费用,免除了转运的艰难,两军和北镇兵马好几年都能自给自足了。辛勤劳苦的诚心,日益显著,特别给以嘉奖,表示深深的喜悦。”

第二年,武则天对娄师德说:“官军在外镇守,必须依靠边境营田,你应当不怕勤劳辛苦,再次担任检校使。”于是又任命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万岁登封元年,改任左肃政御史大夫,并依旧主持政事。证圣元年,吐蕃进犯洮州,朝廷命令娄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前去讨伐,在素罗汗山与吐蕃大将交战,官军大败,娄师德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召娄师德入朝担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年,兼检校右肃政御史大夫,并主持左肃政台事,又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又与河内郡王武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各州。神功元年,授任纳言,多次受封为谯县子。不久诏令娄师德担任陇右诸军大使,并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突厥入侵,又令他检校并州长史,并兼任天兵军大总管。当年九月去世,追赠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当初,狄仁杰未做宰相时,娄师德曾经推荐过他,等到狄仁杰做了宰相,多次排挤娄师德,让他担任地方官。武则天曾拿出娄师德过去的推荐书让狄仁杰看,狄仁杰非常惭愧,对人说:“我被娄公如此宽容,这才知道我比娄公差得太远了。”娄师德很有学识修养,度量宽厚,喜怒不在脸上表现出来。自从全力担任边疆重任以来,前后三十多年,恭勤对待部下,孜孜不倦。虽然参知政事,深怀畏避之心,终究能把功名保持始终,很受有识之士推重。

 

写作审美提升篇--世事皆学问,人情即文章  

角度一

话题:学会欣赏

角度分析:所谓欣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进行细致入神的观赏和体味。围绕此话题写作范围很大。可以让人学会欣赏大自然,欢歌鸣叫的鸟儿,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来去匆促的河流,空旷与落寞的戈壁,令人怦然心跳峭壁。可以让人学会欣赏人类几千来的人文艺术,满怀崇敬地去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欣赏人自身,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学会欣赏是一种爱,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世界才能充满爱!

【写作示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几千年来,文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我和狂妄。或是恃才傲物,或是自命清高,或是孤傲不群,皆而有之。然而,擅于发现并学习他人长处,事之以礼,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善弹,却曲高和寡。遇樵夫钟子期,善听,能感悟伯牙心境。两人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遂结为兄弟。第二年,子期病死,伯牙摔琴谢知音,不再抚琴。知音的故事流传数千年,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英雄识英雄”的典范。它向我们昭示,学会欣赏他人也是做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欣赏与被欣赏同样是快乐的,成功的。

学会欣赏他人必须要能胸有雅量,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优点,忽略他人缺点,这样既能让别人感觉自身价值,也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也是所谓的双赢效益。欣赏他人大多是擅长发现“类已”的人,见贤思齐,因为他们觉得英雄所好略同。然而,真正懂得欣赏他人的人,也应当会欣赏“不类已”的人或者说是敌人,尊重对手,欣赏他们可敬之处,让别人受宠若惊,才能蠃得别人的真正尊重。有时候,还能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谈笑间矛盾灰飞烟灭,何来不痛快?而鸡肠小肚容不了人,成不了事,最终也成就不了自我。 

角度二

话题:平凡

角度分析:平凡的故事,常常就是最宝贵的东西。看似“平凡”默默无闻,却能穿透人心、震撼灵魂。若写记叙类的,建议选择有切身体验的小事,让人的美好心灵,在细小而平淡的事情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若写议论类的,建议在立论时就要注意“平凡中见真情、崇高”这一论题,选择论证的材料还是重在“小而平凡”上。但不管怎样,写作此题,选材时都应注意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显善良、平凡中“震撼人心”。

【写作示例】

我平凡,我自豪

小草是平凡的,但它默默地绽绿吐翠,它是自豪的,因为有了它,大地才充满生机;石子是平凡的,但它甘愿充当铺路石,它是自豪的,因为有了它,人们才有了道路;农民是平凡的,但他们默默耕耘,他们是自豪的,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有了具大的物质财富……

汪国真说:“你要活得快乐些,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就只能活得平凡些。” 

是的,在一定程度上,平凡也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平凡中,我们可以独自享有好心情;平凡中,我们可以仔细品味生活;平凡中,我们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

舒婷曾说:“我简单,所以我快乐;我平凡,所以我丰富。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是的,平凡的生活是丰富的。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品味幸福,可以不用有太多的压力,可以心平气和地去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会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不是平庸的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这样我就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我简单,我快乐;我平凡,我自豪!

 

张继勇

[先秦诸子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2.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

3.高二政治备课组总结

4.高二语文备课组总结

5.高二历史备课组总结

6.高二下英语备课组总结

7.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8.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9.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10.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