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8-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王斌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3、学习这首诗借古抒怀的手法。

4、体悟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学习这首诗借古抒怀的手法。

3、体悟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这首诗借古抒怀的手法。

2、体悟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

一、导入:

       由《登高》入题。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生于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更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三、诵读诗歌:

1、学生自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2、指定学生诵读诗歌,教师点评:

3、诵读技法指导:

       七言律诗的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诵读时每个节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诵读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韵律。

4、学生齐读:

四、诗意讲解:

五、诗歌赏析: 

1、刚刚我们明确了七言律诗朗读的节奏,那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感伤的、叹惋的。    

2、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感伤的、叹惋的感情的诗句有哪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主要是写谁?写到他

哪些事情?  

 诸葛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由此可看出诸葛亮这一人物在诗人杜甫眼中是怎样的形象?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5、那么这两句诗中包含诗人对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6、诸葛亮虽然有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么这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7、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

壮志未酬而含恨终生的英雄。   

    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失败的英雄人物对他们壮志未酬的深 

深遗憾和共鸣。  

8、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

杜甫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诗人。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所以这句诗,寄托了诗人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9、诗人对诸葛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在前面有没有表现出来? 

       首联中就有。

“丞相”: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能否改为“武侯祠”?为什么?蜀国的丞相,这个人当然就是诸葛亮。诗题作《蜀相》而不说“武侯祠”可知杜甫意在人而不在祠。)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

慕、缅怀、追思之情。   

“柏森森”:松柏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作为坚贞品质的象征,作为

生命长青的象征。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

敬、缅怀之情。

10、颔联是写祠堂周围的景物。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这两句的关键字。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六、背诵默写诗歌:

 

王斌

[蜀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蜀相教学教案

2.蜀相优秀教案

3.《蜀相》课文教案

4.蜀相杜甫优秀教案

5.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6.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7.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8.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9.《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10.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